吉林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的发现,距今已有140余年,引起了碑学、中外史学、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都城周边的遗迹,具有数量多、类型多样、分布密集、等级尊贵、品相完整、内容丰富的特点,展示了高句丽崛起时期政治、文化、军事、经济、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变化,是高句丽鼎盛时期留存下来的珍贵考古资料,揭示了高句丽民族崛起初期的文化风貌和与周边民族交流融合的过程,反映了高句丽在中原王朝、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文化链中的历史地位,堪称东北亚考古遗产宝库。 考古研究以客观的遗迹、遗物为基础,以独特的视角揭示高句丽物质文化面貌,阐释其精神文化的起源,展示多民族文化属性,完善其社会发展进程。1972年以来的文物保护工程主要有广开土王碑亭、壁画墓封堵化封、重点墓葬残片修缮及环境整治、王陵遗址土地划拨及居民迁建、覆盖整个墓葬区的治安工程、脑沟城城墙局部修复、丸都山城瓮门、城墙、水库疏浚维修、重点遗迹监测系统等。高句丽遗产研究与保护成果,使集安这座边境小城迅速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文物旅游胜地。
历年主要发掘单位:吉林省博物馆、吉安县博物馆、吉林省考古研究班、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历次发掘领导和发掘者、主要参加发掘:方启东、李殿富、刘岚、张雪燕、傅家欣、金旭东、宋玉斌、王洪峰、安文荣、王志刚、李光日、孙仁杰、池勇、董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