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家港陵塔官方网站-太仓公墓浏河墓区-浏家港陵园-浏河公墓价格-浏河墓地价格-浏河公墓一览表-浏河陵塔公墓-浏河壁葬墓区

    墓园地址:浏家港三里村

    官方热线: 021-55381115

    24小时热线:187-0194559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021-55381115, 187-0194559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家港陵塔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中国盆景简史

发布时间:2024-07-25 20 浏览: 184

中国盆景简史

盆景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原始时期,人类生存于自然、依赖自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依然热爱和珍惜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为寻求“天人合一”,创造了“园林、台地”(狩猎、游览、修行场所),发展为“自然山水园林”;创造了“绘画”,发展为“自然山水画”;创造了“盆栽”,发展为“盆景”。三者随着人类的社会活动、经济发展、文化的提高,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完善。

根据目前的考古和文献研究:

1.中国盆景起源于东汉(公元25-220年),当时的盆景以观赏植物、盆和架三位一体的形式出现,具有美丽的图案。

早在公元前1万至4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祖先就已将植物栽种于器皿中,以欣赏其美丽的外观。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五叶纹陶片

至东汉时期,已形成株、壶、架三位一体的盆栽形象,盆栽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出现在墓葬壁画中。

望都汉墓壁画中的植物、花盆和几个盆架的三位一体盆景

北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罗马商人互赠山石盆景。

北齐:山东青州石墓《贸易谈判》石刻

2、中国盆景形成于唐代(公元618—907年),由园艺上的“盆栽”演变为具有意境的“盆景”。

唐代,受自然山水园林和自然山水画盛行的影响,盆景艺术家运用山水画的原理,将山石、植物组合成“景”,凝结成盆,将园艺栽培的“盆景”升华为具有意境的“盆景”。由对单一观赏植物形象美的视觉体验,升华为观赏植物形象美,同时超越了视觉体验,进入了意境美的情感体验、感悟、领悟和欣赏。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侍女)中的盆景形象

唐代吴道子《八十七仙》中的盆景(左下)和岩石盆景(右上)

唐代阎立本《织贡图》中进贡岩石的场景

中堡村唐代鼎盛时期墓葬出土的三彩砚

宋代(公元960-1279年),树石盆景的研究、盆景的布局、盆景的造型等都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除将山石与植物相结合外,对树木进行艺术加工,形成树盆景,将山石与植物相结合“浸盆水”,形成山水盆景。

宋代琴卷《十八子图》中的盆景树形象(左下角)

宋代棋卷《十八儒林外史》中的树石盆景图(右下角)

宋代卷轴画《十八学士》中的盆景树图像(左下角)

宋代卷轴画《十八学士》中的盆景树图像(右下角)

北宋张择端《明皇沐浴图》中的盆景树形象

南宋岳阳镇大佛湾石刻侍女捧石盆景图

元代盆景制作崇尚“小巧”,发扬“小中见大”的特点,对元代以后盆景的制作和测量标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李时行《松图》中的盆景树意象

3、中国盆景兴盛于明清时期,除继承传统、推广树石盆景外,树盆景、山水盆景的风格、流派繁多,各具特色,经验亦有记载于书籍。

明清时期,中国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进入成熟期,中国绘画也进入鼎盛时期。与此同时,中国盆景在文人画师的推动下进入兴盛时期。当时提出“能置于桌上的盆景为佳”,以古代画家马远、郭熙、刘松年、盛子昭等人画的古树为参照物的盆景为佳。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苏苓所著的两卷《盆景偶记》中,将盆景植物列为四大家族、七贤、十八文人、四雅花木,共计33种树木花卉。 同时提出,除了从小栽培外,在荒山野岭间,把樵夫们“加工”过的树桩挖出来再创作,树石盆景成为时尚。

明代朱瞻基乐府画中的盆景树形象

明代唐寅《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盆景树意象

明代桧柏盆景《晚明古柏》原藏于扬州盆景园

苏州万景山庄原藏明代桧柏盆景《秦汉余韵》

明代夏奎《童子戏图》中的山石盆景意象

明代仇英《春园趣图》中的树、石、盆景图(特写)

明代蔡如祚宗仪《壶中景物图》中的树石盆景形象

明崇祯本《金瓶梅》插图中的树石盆景形象

清叶方林、方士枢《九日新干问言图》中的树石盆景图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梅盆图》

与此同时,我国各地民间盆景艺人的盆景创作也较为活跃,形成了扬州盆景、苏州盆景、四川盆景、通州盆景、徽州盆景、岭南盆景等等,各具特色。

扬式黄杨盆景《腾云》扬州盆景园收藏

苏州万景山庄藏苏式桧树盆景《四豪高台》

川派六月雪盆景《风姿绰约》成都陈思福遗作

桐牌罗汉松盆景《玉楼》南通盆景园典藏

徽派龙形梅花盆景

广州孔泰初岭南风格凤枝盆景《春意盎然》

明清时期的盆景著作,尤其是明代屠隆的《考盘余史·本万笺》、文震亨的《长物志·本万篇》、王祥锦的《群芳谱》等均有“本景”的记载;清代陈浩子的名著《画经·中笔构图法》、苏凌的《本景偶录》等均对盆景的制作技法作了详尽的记述。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盆景进入了继承传统、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提炼、走向世界、增进友谊的新的历史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各地园林部门相继建立盆景园,收藏古盆景,创作盆景,展出盆景,出版盆景画册。1979年9月11日至10月24日,在首都北京隆重举办全国“盆景艺术展览会”。1981年12月4日,中国花卉盆景协会(后改名为中国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在首都北京成立。为推动中国盆景产业的发展,协会于1985年至2008年,每四年与上海、武汉、天津、扬州、苏州、泉州、南京等主办城市联合举办七届中国盆景展览会;1986年至2008年,还在武汉、扬州联合举办了四届中国盆景学术研讨会。 与此同时,第四届、第八届亚太盆景赏石会展分别于1997年10月和2005年9月在上海、北京与主办城市联合举办,全国各地也纷纷举办省、市级盆景展览、研讨会。

通过举办全国性大型展览、研讨会、出版盆景图集、掀起“中国盆景热”,中国盆景专业人士、盆景业余爱好者、痴迷盆景的企业家们,以饱满的热情继承传统,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提炼,创造出中国盆景精品。特别是通过参加国际上大型盆景会议或展览,或在中国举办国际上大型盆景会议或展览,交流技艺,增进友谊,使盆景艺术成为“天人合一”的美好载体,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友谊。

金叶松盆景《迎客松》上海植物园收藏

苏州万景山庄收藏桧树盆景《奇树》

杭州花圃潘忠联五针松盆景《刘松年式》

温州盆景园胡乐国五针松盆景《走向天涯》

广州陆学明创作的红果盆景《羞红脸舞腰》

郑州江南创作柽柳盆景《回归牧场》

上海植物园尹子敏山水盆景《丛林狮吼​​》

武汉何干孙的树石盆景《风呼啸》

杨派盆景博物馆赵清泉创作的水陆盆景《古树清塘》

上海李金林创作的微型盆景“微宫春晓”

河南王选民创作的桧柏盆景《古柏春秋》(洪江盆景收藏)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021-55381115
24小时咨询热线:1870194559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021-55381115

187-0194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