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武威海母寺遗址近两年来共发掘西夏文献250余件,这是继黑水城西夏文献、西夏墓葬、白寺沟方塔、山嘴沟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发现之后,规模最大、最集中的西夏文献出土遗址,极大地丰富了西夏研究的文献资料。
武威海木寺遗址是西夏时期创建的藏传密宗闭关修行场所,也是我国最早的藏传佛教遗址之一。遗址由四个洞窟及窟前建筑遗迹组成,面积达9800平方米。近两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发掘两个洞窟(01、03窟)、各类遗址25处。出土遗物主要分为文书、佛教舍利、生活用品和建筑构件四大类,还有少量的兵器、碑刻、钱币等物品。
据海木寺遗址考古队领队赵学业介绍,海木寺遗址出土的文献以西夏文为主,也有汉文、藏文文献。其中,西夏文献的发现最为重要,有木文书和纸文书两种,木文书中仅发现西夏木简一枚。纸文书有250余件,分印刷本和手写本,楷书、草书两种形式,内容以佛经为主,还有《天圣纪年》残片、字典《引通》残片、军规残片、书法纸残片等社会文献和世俗文献。这些文献不仅为研究西夏语言、社会历史、宗教礼仪、装订印刷等提供了实物基础,而且促进了西夏学术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此外,海木寺出土的佛教文物以“擦擦”为主,即用泥土捏塑的佛像或泥塔,共计七万余件,另有唐卡、经幡、小佛像、佛像泥模、佛手、佛脚、佛像残片等。这对于研究西夏以来武威的佛教仪轨和佛教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历史上武威佛教兴盛和延续的实物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