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光将军
肖金光(1903.01.04-1989.03.29),又名肖金光,湖南长沙人。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人民海军的主要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开国将军之一。
服役六十年,担任海军司令三十年
1933年,肖劲光兼任红十一军政治委员,率部参加黄陂、东陂战役,参加中共第四次“反围剿”战争。 1936年3月,肖金光到达陕北后,兼任红二十九军军长、陕甘宁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部长; 1937年2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为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人民海军的。 1954年4月,担任新中国第一任海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1月,肖金光辞去海军领导职务。两年后,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肖劲光还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89年3月29日,肖劲光在北京逝世。在他六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他担任了三十年的海军司令员,是世界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海军司令员。
肖金光为毛泽东扛船只是传说
开国将军、海军统帅肖劲光出生于长沙湘江天马山赵州港。这成为赵州港和长沙的荣耀。
在长沙从事民间故事采集的顾清风说,他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家住河西赵州港的肖金光在城里长郡中学读书时,经常乘船去往长沙。游湘江雾气。正是在湘江,肖劲光结识了“在溪中间打水”的毛泽东。后来,肖金光参加革命活动,足智多谋,勇敢无畏。毛泽东曾与同学游泳后在肖金光的船上休息,畅谈国家和个人的前途命运。他看着萧金光划船,道:“这个人以后可以当海军司令。”后来,肖劲光果然当上了海军司令。指挥官。
当然,这个传说应该属于一些人通过八卦而想出的“渚河白发渔樵笑秋月春风”的故事。
天马山下的肖金光故居,建于1905年后
萧劲光生前,写有《萧劲光回忆录》一书。将军回忆说:“1903年1月4日,我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的赵州港。” “赵州港的家庭都不富裕。他们大多是贫困船夫,靠湘江为生。以摆渡为生。”
肖金光有三个兄弟和两个姐妹。肖金光2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肖金光兄妹六人租了一块小区土地,盖了三间茅草屋。此后,肖金光的大哥在坡子街李文玉金楼当厨师。一家人的生活改善了,房子也扩建了。直至此次修缮,天马山土墙小坡瓦的肖金光故居仍保持着清末民初长沙乡村民居的风貌。
肖劲光在长春大学读书时,对毛泽东并不是很熟悉。
1917年,14岁的肖金光就读长郡中学,与任弼时是同学,住在同一宿舍。 1920年夏天,即将毕业的肖金光和任弼时因家庭贫困而担心无法继续学业。此时,正在船山中学读书的任弼时同乡任悦得知长沙成立了俄罗斯研究会,准备派一批学生去俄罗斯勤工俭学。即将毕业的肖金光和任弼时打定主意,高中文凭不要从长郡中学毕业,决定去俄罗斯留学。当时的俄罗斯研究会秘书长是毛泽东。肖金光以前也读过《湘江评论》上毛泽东的英雄文章。
不过,当时的肖金光对毛泽东并不熟悉。他在回忆录中说,“当时,毛泽东同志、何叔衡、方维霞等同志已经是湖南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是我们的长辈,而我们还是一群人,帮助刚刚起步的年轻人。”刚开始,所以只是佩服他们,也听过他们讲课,就没有再联系了……不久之后,8月份,俄罗斯研究会派出了第一批学生去俄罗斯勤工俭学,我的毕同学。施而我被选中了……就这样,在俄罗斯研究会的安排和帮助下,响应时代的号召,我们迈出了走向革命的第一步。”
担任海军指挥员是“老兵面临新问题”
从北伐、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参加长征、留守陕甘宁、保卫临江、围攻长春、参加平津战役,从进军武汉、和平解放长沙、参加恒保战役,肖金光30年前的南征北战北充分展示了他的政治素质和军事才能。
新中国成立后,肖劲光为何出任海军司令员?
肖劲光在世时,在回忆录中解释道:1949年10月,毛主席与肖劲光谈话,就任命肖劲光为海军司令一事,想听听肖劲光的意见。毛泽东说:“虽然解放全国的作战任务还相当艰巨,但建立空军和海军的任务已经提上日程。建立空军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中央决定让刘亚楼当司令,现在我们正在筹建海军,就请你来当司令。”
肖金光没有心理准备,坦言自己是个“旱鸭子”,晕船,不懂海军,怎么可能当海军司令。
但毛泽东认为,刘亚楼、肖劲光之所以被任命为空军、海军司令员,一是因为“肖劲光、刘亚楼了解我军的传统”;二是“肖劲光、刘亚楼了解我军的传统”。第二,他们曾在苏联留学。当时建设海军和空军,就得向苏联学习。他们不得不依赖苏联的援助,而肖金光和刘亚楼都懂俄语,也很了解苏联军队。当时,在军队中,像肖劲光这样在苏联读过高中并接受过六年系统军事教育的将军是比较少见的。毛泽东曾称萧劲光为“伟大的知识分子”。
这就是肖劲光被任命为海军司令的真正原因。后来的事实也充分证明,肖金光将军能够胜任海军司令员的工作和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