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十三陵中,安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两位太子,以及三十多位妃嫔和两位太监。
实际上,明朝历经十六位君主,然而为何陵墓仅有十三座?难道那三位未曾建陵的皇帝,是因为对宏伟的土木工程不感兴趣,才未为自己打造陵墓吗?
一、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离世之际,彼时的北京尚未被定为国都,故而他的安葬之地选择了南京,而其陵墓即位于南京的明孝陵。
该地是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的共同安息之地,皇后马氏被追封为孝慈高皇后,且其秉持孝道治理国家,因此该陵墓被命名为孝陵。
该陵墓的面积超过一十七万平方米,堪称我国帝王陵墓中规模最为宏大的之一,享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盛誉。
二、 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即位为帝不久,他的四叔燕王朱棣便在北京举兵造反,双方展开激烈的军事冲突,燕王的军队从北京一路杀伐,直逼国都南京。
大军迅速涌入皇宫,面对此情此景,建文帝朱允炆感到十分无奈,只得通过皇宫的侧门匆忙逃离。
朱棣派遣人手四处搜寻,却始终未能找到其踪迹。建文帝的行踪成谜,既未在北京找到陵墓,也未在南京发现陵墓,这一谜团成为千古未解之谜。
三、 明朝第七代皇帝:景泰帝朱祁鈺
土木堡之变发生之后,朝中大臣决定拥立朱祁钰为监国,然而鉴于蒙古族屡次以皇帝身份对明朝施加压力,他们最终决定册封朱祁钰为帝,以此避免蒙古族进一步的勒索行为。
朱祁钰以景泰为年号,被后世称为明景帝,想方设法将英宗迎回,随后将他软禁在南宫,并尊称他为太上皇。
景帝朱祁钰于景泰八年病倒,遂命大将石亨辅佐太子处理朝政事务。英宗在心腹亲信的协助与谋略策划中,发动了一场政变,成功夺回了皇位。
英宗重新登基之后,朱祁钰遭受了不幸,被残忍杀害。英宗否认了他的皇位,不仅毁掉了他在天寿山区域内建造的陵墓,还将他的遗体以亲王的规格安葬于北京西郊的玉泉山,这个地方就是今日的景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