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行人车辆汇聚,导致广泛区域交通堵塞严重,原本非高峰时段的半小时车程,如今却需耗时长达2.5小时。
商报记者 应一琳 周健
昨日正值冬至佳节,经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核算,全市参与扫墓的市民高达102.72万人,同比上升了11.2%。祭扫车辆共计8.81万辆,同比增长了8.7%。在上海各大墓园,落葬的墓穴数量达到了17319个,同比增加了5.3%。众多行人和车辆涌动,导致道路广泛出现拥堵现象,原本非高峰时段仅需半小时的路程,在昨日却“拖延”到了2.5小时。
上海地铁方面表示,在上午8点前后,5、6、9号线的客流量已经超出了最大承载量,达到了100%以上,而“地铁加公交接驳”的出行方式受到了广大乘客的喜爱。
公交
投入300余辆车增加运力
墓园周边的轨道交通和公交线路均配备了充足的运力,公交线覆盖了杨浦、闸北、虹口、普陀、静安、闵行等区域,通往宝山、金山、嘉定等地,并在闵行区内部及宝山区内部设立了11条通往近郊扫墓点的专车线路以及6条穿梭线路,总计投入了超过300辆运营车辆;轨道交通方面,在2、5、8、9、11号线上的徐泾东、华夏东路、海天三路、闵行开发区、航天博物馆、洞泾、松江大学城、南翔、上海赛车场、嘉定西站等10个站点,实施了“地铁+短驳(公交)”的联运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前往天马山公墓、天马塔园、华夏公墓、仙鹤园、福乐山庄、松鹤墓园、白鹤憩园、长安墓园、清竹园、永安公墓、乐乡公墓、汇龙园、徐泾西园、卫家角息园等地进行扫墓活动。上海地铁在部分线路增加了1至2列备车。
冬至期间,扫墓的客流主要集中在早晨的高峰时间,这导致了与日常上下班客流的重叠。大约在早上8点钟,地铁5号线、6号线和9号线的拥挤度均超过了100%。实时客流数据揭示,大约在8点15分,轨道交通迎来了全天最繁忙的时刻。在这一时段,5号线银都路至春申路区间,客流密度已高达130%;6号线源深体育中心至世纪大道区间,客流密度也攀升至120%;而9号线合川路至漕河泾开发区区间,客流密度更是达到了110%。
轨交11号线作为“地铁+短驳”模式的关键线路,其首班车便吸引了大量乘客。自冬至扫墓活动启动以来,该线路的客流量显著攀升,进出站人数从扫墓前的大约1000人增至5000余人;而昨日,单程客流更是高达8000人次。平日里,11号线支线的客流主要来源于上海赛车场站往返松鹤墓区的上班族,以及少数前来扫墓的市民。
市民
有人4点出门只为避高峰
清晨5点钟,位于体育场7号门周边的扫墓专车已聚集了众多市民。黄女士向人透露,最近这些班车的车票变得十分抢手,她和家人提前一周才成功购得今天的车票。“我们4点多就从家中出发了,依据往年的情况,这个时间点出发可以避开人流高峰,预计8点左右就能返回。”
在昨日的地铁站内,上班高峰期的持续时间显著增加。据地铁2号线的一名工作人员透露,自早晨6点钟起,地铁内便人潮涌动,众多乘客手中握着鲜花。“直至晚上10点,车站内依旧人山人海。”该工作人员表示,尽管人流量大,但秩序井然。“并未出现异常拥挤的状况,只能说高峰期有所延长。”
俞先生于清晨7时从杨浦区五角场动身,目的地是罗店常青藤墓园。原本只需半小时的车程,却因昨日交通状况而耗时两个半小时。从中环广粤路至南北高架,整个过程中车辆拥堵得几乎无法前行,抵达沪太路后,更是从头至尾拥堵不堪,车内乘客焦虑万分。俞先生回想起早上的交通拥堵,不禁摇头叹息,“今后我打算提前一天去扫墓。”
墓园
330辆短驳分流5万人次
为避免冬至正日人流激增导致交通堵塞,众多墓园纷纷部署了接驳车辆,以分散客流。据数据统计,昨日全市共部署了330辆接驳车,执行了1923个班次,总计运送了52726名乘客。在11号线上海赛车场地铁站出口处,市民一出站即可看到清晰的接驳车指引标志。
去年冬至,林先生一家自驾前往扫墓,途中遭遇严重拥堵,耗费了三个多小时才抵达。今年,他改选了轨道交通与短驳车相结合的出行模式,乘坐11号线抵达上海赛车场站,再换乘短驳车前往松鹤墓园,全程仅用了不到十分钟,既方便又快捷。
乘客不仅能够乘坐地铁后转乘短驳车抵达墓区,自驾游客同样能够借助短驳车抵达祭扫。昨日,松鹤园接待了高达9.8万人的祭扫人群,成为本市接待量最大的墓园。松鹤墓园的负责人林建军向记者透露,依据松鹤园发布的车辆调度方案,在祭扫高峰时段,园区部署了超过30辆短驳车以实现客流分散,其中最早的一班车已于早上6点半准时到位。同时,为自驾游的市民准备了40辆短驳车,这些车辆在F1赛车场用于接送游客,此外,我们还额外准备了10辆车以备不时之需。
提醒
祭扫供品瞬间不翼而飞
宋先生刚将糕点和水果摆好,转个身便发现它们已无影无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他显得非常困惑。宋先生向记者透露,当天上午,他与家人一同前往墓园进行祭拜,摆放了购买的糕点和水果,行完礼后,他们便开始参观墓园。然而,当他们一回头,却发现墓碑前的糕点水果已经不翼而飞,“难道是祖先显灵,将这些东西吃掉了?”宋先生不禁疑惑地问道。
业内人士透露,清明和冬至时节,最为繁忙的莫过于外出祭祖的民众以及墓园的工作人员,与此同时,那些专门的墓园“丐帮”成员也纷纷加入其中。他们通常衣衫褴褛,手持数个大袋子,趁祭扫市民不备,悄无声息地将墓碑前的水果、糕点和鲜花等物品盗走。
滨海古园的总经理赵小虎在接受商报记者的采访时透露,每逢每年的冬至和清明节,园区的游客数量会激增至数万人。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便趁机混入,专偷祭品。“他们身着朴素,轻易融入人群中,趁机浑水摸鱼。”鉴于墓园面积广阔,普通市民稍不留神,原本为逝者准备的供品便不翼而飞。
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墓园通常会派遣专门的巡查小组,负责观察是否有可疑人员出入。一旦发现可疑者,他们会立即将其移交至派出所处理。赵小虎如此说道,这支巡逻队不仅肩负着保障墓园安全的重任,同时还能在祭扫期间为市民提供及时的帮助。
文明祭扫
墓园内鞭炮声明显减少
滨海古园今年继续开展了鲜花兑换鞭炮的活动,原本准备了100束鲜花,结果一天之内就有25束被兑换走了。每年,倡导“低碳、环保”都成为了文明祭扫的核心词汇。赵小虎指出,经过多年的广泛推广,如今绝大多数市民都能主动自觉地选择用鲜花来替代鞭炮,以实现文明祭扫。
在广东,过去发生过因在墓地举行葬礼时燃放鞭炮而导致路人被炸伤的悲剧。近年来,上海的墓园内鞭炮声已大幅减少。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法规,严格禁止在墓园内燃放鞭炮。
赵小虎透露,古园昨日接待了高达69000万人次的扫墓游客,车辆总数达到3000辆,这一数据首次显示出下降的迹象。这一变化不仅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短驳和轨道交通等出行方式,同时也意味着错峰祭扫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商报记者获悉,在昨日举行的滨海古园葬礼中,共有910个葬穴被使用,这一数量在过去的十年中,首次在冬至这一特殊节气时低于1000个葬穴。
相关声音
希望增加免费短驳
昨日公交专线车客流量保持稳定,以宝山公交公司专为宝凤瞑园开设的冬至扫墓专线为例,虽然早晨高峰时段较为拥挤,但随后时段乘客数量明显减少,每辆车上通常仅有3至4名乘客,司机和售票员对此表示担忧,担心全天运营可能面临亏损。我们的票价为1元,统一采用投币支付,不接受刷卡,每辆车上配备一名售票员。中途不设站点,正常情况下全程10分钟内即可直达。然而,仍有部分乘客认为票价偏高且不够便捷。由于部分郊区的公墓提供了免费服务,然而这种免费并非由公交义务劳动承担,而是需要公墓方面出资。据消息透露,上海最大的公墓在冬至期间特别安排了346辆短驳公交车,它们在轨交车站与公墓之间为扫墓的市民提供免费接送服务。
公交从业者指出,一些扫墓乘客的不满反映出,“地铁接驳”的出行方式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并有望在每年的清明节和冬至期间成为主流出行选择。自清明节开始实施该模式以来,便受到了扫墓人士的青睐。伴随轨道交通线路的不断延伸,未来只要公交在公墓周边提供接驳服务,大多数扫墓者便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从市区抵达公墓。扫墓人士若选择乘坐地铁2号线或11号线前往嘉定区公墓,全程仅需耗时约45分钟,且在旅途中无需担心道路堵塞或发生交通事故。
相较于其他方式,公交系统应持续裁减连接市中心与郊区公墓的远距离专线车,同时减少清明和冬至期间市区道路上的车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