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家港陵塔官方网站-太仓公墓浏河墓区-浏家港陵园-浏河公墓价格-浏河墓地价格-浏河公墓一览表-浏河陵塔公墓-浏河壁葬墓区

    墓园地址:浏家港三里村

    官方热线: 021-55381115

    24小时热线:187-0194559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021-55381115, 187-0194559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家港陵塔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揭秘!成吉思汗灵柩缘何在青海塔尔寺停放6年?

发布时间:2025-06-14 18 浏览: 27

历史回顾

1227年,成吉思汗派遣军队进攻夏王城。他亲自率领军队渡过河流,攻克了积石州,二月时攻陷了临洮府,三月又相继攻占了洮河、河州以及西宁三座城池。同年8月18日,成吉思汗在西夏境内的清水县西江行宫病逝,享年66岁,统治国家22年。他的子嗣和将领们遵照他的遗愿,灭掉了西夏,并护送他的灵柩返回北方。

将领们严密封锁了消息,以防泄露。关于他的灵柩安葬之地,至今仍未找到确切的埋葬位置。在成吉思汗年轻时期,他曾被篾儿乞惕人追捕,逃入不儿罕山,从而躲过了一劫。不儿罕山是斡睢河与怯绿连河的源头。成吉思汗曾在山谷中一棵大树旁沉思良久,并表示自己死后愿安葬于这棵大树的根部。他的儿子们遵照了他的遗愿。安葬完毕后,并未建造墓碑,内蒙古的士兵们驾驭着众多马匹,在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蹄印,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片土地逐渐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

成吉思汗陵的具体位置,学者们持有不同的看法。宋代的彭大雅和徐霆在其著作《黑鞑事略》中提到,陵墓位于外蒙古的克鲁伦河畔。而张相文则依据蒙古近世的传说以及清朝的官方文献,推断陵墓应在河套地区的榆林附近。

为了纪念和崇拜成吉思汗,人们在阿尔泰山脉与肯特山脉之间的蒙古高原上构筑了“八白室”——即能够迁徙的八顶白色蒙古包。历经数百年,蒙古族人民将成吉思汗生前所居的八座白色宫殿——“八白室”——视为象征性的陵墓,以此进行祭祀。这“八白室”始终伴随着负责守护的鄂尔多斯部落迁徙,直至1649年,它们最终在现今的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落旗地区定居。“伊金霍落”在蒙古语中就是"帝王陵寝"的意思。

在顺治时期,"八白室"被搬迁到了河套地区(现今的伊克昭盟王爱召附近),该地由蒙古鄂尔多斯部的达尔哈特人(即那些享有免税免役待遇的人)世代守护。

在清初时期,伊金霍落迁至郡王王旗境内,即现今的成灵地区,并正式更名为成吉思汗陵。

苏勒德,这一战无不胜的象征,自古以来便深受蒙古族的敬奉。据传,它是长生天赠予成吉思汗的圣物,形状宛如长矛,其鬃缨随风飘扬。

移灵背景

在抗日战争期间,德王(亦称德穆楚克栋鲁普,简称德王)等内蒙古封建势力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背叛祖国,损害民族利益。当时,伊克召盟的蒙古族爱国人士,包括伊盟盟长沙王及广大民众,强烈要求将成吉思汗的灵柩西迁以避难。鉴于此,1939年春天,国民党政府将成吉思汗的灵柩迁至甘肃榆中县兴隆山东山的大佛殿内。

在陕西延安地区,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层与当地各界民众共同举办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祭奠活动。

1949年,兰州即将迎来解放,此时国民党政府行政院下达了任务,要求西北行政长官公署负责,将存放于兴隆山长达11年的成吉思汗灵柩,迁移至青海省湟中县的塔尔寺。

成吉恩汗灵柩在青海存放的情况

塔尔寺,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宗喀巴的出生地,同时也是藏、蒙古、土等信仰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的朝圣之地。青海的蒙古族和硕特等部落的29个旗的王公扎萨克以及民众,都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基于这些历史背景,当成灵迁至塔尔寺时,他们得到了周到的保护。

1949年8月13日,成灵仪式从甘肃启动,灵柩、遗像、梳妆镜及祭器等随行物品被安置于八辆大卡车中。护灵官员及其家属二十多人,当天从兰州出发,途径西宁,最终抵达湟中塔尔寺。当灵柩车队经过我省乐都柳湾时,青海省政府特意派遣建设厅厅长陈秉渊前往迎接。抵达塔尔寺后,寺内活佛及僧侣,以及鲁沙尔地区各民族民众,齐聚在寺门前,整齐排列,庄重地迎接,共同吟诵经文,祈祷祝福,场面盛大无比。成灵被安置在五间楼排家尕哇(亦称活佛公署)的经堂内,该经堂位于现今的塔尔寺藏医院附近。

塔尔寺期间,成灵创设了“成灵守护委员会”。该委员会由蒙古族人士高九如担任负责人,配备十多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灵柩的守护。此外,还有三位喇嘛定期进行诵经和祈祷,负责宗教活动的管理。该委员会所有成员的薪资以及所有运营经费,均由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定期直接发放。依据蒙古族的传统习俗,每周都会举办一次祭祀仪式。我省民众,尤其是蒙古族同胞,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春祭”和“秋祭”,仪式场面极为盛大。在春季,4月12日是春祭的日子,而在夏季,7月14日则是祭祀苏勒德(长矛)的时刻。据传,1月14日这一天,成吉思汗曾挥师出征金国,并在此举行了庄严的誓师大会。苏勒德作为蒙古军队的象征,如同战旗一般,代表着成吉思汗的赫赫军威。苏勒德当时置于成吉恩汗的灵柩之侧,同时,成吉恩汗昔日所用的银鞍、弓箭、银碗、筷子和壶以及铠甲等物亦陈列其间。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得知,排家尕哇的经堂中央摆放着三具灵柩,它们的外观类似于三个虎形木箱,表面包裹着银皮,正面装饰有八枚金色图案,周围镶嵌着赤金制成的团龙图案,外围则用黄色丝绸包裹,内部设有金制小匣,匣中盛放的是骨灰。其中,中间的一具较大,是成吉思汗的灵柩;而左右两侧的两具较小,一具是胡兰(忽阑)夫人的灵柩,另一具据传是孛儿帖夫人的灵柩,也有说法认为是太子窝阔台的灵位。

1950年10月,中央慰问团特别派遣沈钧儒副主席带领团队赴青海进行慰问,他们抵达塔尔寺,向成灵表示敬意,并赠予成灵保护委员会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郭沫若等同志的题词条幅及礼品等。紧接着,1951年2月24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指派秘书长张国声同志代表省政府主席,主持了成吉思汗灵的祭祀仪式。1951年12月14日,习仲勋副主席莅临塔尔寺进行访问,同时亦对成吉思汗的灵柩进行了拜谒。

成吉恩汗灵柩重回内蒙古

1953年12月,应蒙古族及伊克召盟蒙古族同胞的共同请求,在国务院的授权下,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正式设立了一个专门负责成吉思汗陵迁移及新建陵园的委员会,并作出决议,将成吉思汗的灵柩迁回伊金霍洛。

1954年3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主任克力更(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文教委员会副主任武达平(汉族),伊克召盟盟长鄂齐尔呼雅克图(蒙古族),还有众多蒙古族知名人士,他们共同组成了迎陵团,前往塔尔寺,为陵墓迁移事宜做好准备。

迎陵团抵达我省后,受到青海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周仁山、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管保加(蒙古族)以及政治协商委员会主席丹仁(蒙古族)的亲切接待,他们一同前往成吉思汗的安息之地——塔尔寺,依照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举行了隆重的起陵祭祀仪式。

1954年3月29日,迎陵团护送成吉思汗、胡兰(忽阑)夫人等人的灵柩,以及成吉思汗的遗物和其他祭祀用品,在湟中县委的护送下,伴随着塔尔寺僧侣的诵经声,乘坐专车返回了内蒙古。4月3日上午,他们抵达了呼和浩特。至此,成吉思汗的灵柩在青海塔尔寺已经安全安置了整整6年。

后续

西海都市报的《第一阅读栏目》于2004年4月11日刊登了《流年似水忆成灵》这篇文章,随后众多读者纷纷通过电话表达了对了解成灵在青六年经历的强烈愿望。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西海都市报的记者们努力寻找到了几位曾经了解或参与成灵西迁及守护工作的老者。

成灵守护人之一索特纳木

贾晞儒

贾晞儒教授,中国蒙古语文学会副会长,对蒙古族历史有着深厚的造诣。谈及成灵西迁至塔尔寺一事,贾教授向记者透露,在1949年兰州解放的前夜,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曾委派西北行政长官公署负责,将安放在甘肃兴隆山长达11年的成灵迁移至塔尔寺。塔尔寺,作为少数民族共同的朝觐中心,具有深厚的文化心理和民族信仰,因此成灵在那里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在那时成立的“成灵保护委员会”成员中,我的恩师索特纳木位列其中,他正是负责守护成灵的一员。

守灵人索特纳木的现身让笔者眼前一亮,这位特地从北京永和宫赶来的喇嘛,他的传奇故事究竟有何等色彩?他是否依然健在?然而,贾教授的回答却让笔者倍感失望,原来索特纳木老人已经离世。正当笔者陷入绝望之际,贾教授的一番话却让我喜出望外,“索特纳木老人的好友乌晓民老人依然健在,他现在还在西宁。”

蒙古族老人乌晓民

乌晓民

历经曲折之后,我们终于找到了乌晓民老人。初春的高原气候依旧寒冷,那天晚上大约8点左右,我拜访了乌老。如今他已经82岁,来自内蒙古的草原。谈及索特纳木,他口中反复提到的词汇是“性格直率、工作严谨、学识丰富。”

乌老讲述他与索特纳木的往事时提到,自幼在北京求学时便与索特纳木相识,我们同属一个民族,彼此间有着深厚的亲近感。索特纳木身材高大,声音洪亮,不仅精通蒙、藏、汉三种语言文字,而且还能流利地使用普通话。在守灵期间,我们也有过交流,他向我讲述了守灵的诸多故事。遗憾的是,当成灵抵达塔尔寺时,我并未能参与祭祀活动。

线索至此中断。在塔尔寺的保管期间,究竟有何人曾目睹成灵?他是否已经离世?成灵在那时的模样又是如何?这一切我们都无法得知。

柳暗花明又一村

魏明章

当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之际,一位虽已步入耄耋之年却依然精神矍铄的老人魏明章映入了我的眼帘。他是一位长期致力于地方史料的搜集与编纂的专家,对于成灵被安置在塔尔寺的相关事宜,他有着深入的了解。

那一年正月,我已29岁,随家人一同前往塔尔寺,为成灵安置排家尕哇。我目睹了经堂中央摆放的三个灵柩,它们以银质为外层,包裹着黄缎,内部则是金质的盒子,盒中存放着骨灰或遗物,周围装饰着团龙图案。其中,一个较大的灵柩是成吉思汗的,而左右两侧较小的灵柩,据说是胡兰夫人和夫人孛而帖的,也有人认为是太子窝阔台的。苏勒德与成吉思汗昔日的银鞍、弓箭、银碗等器物依旧陈列在旁,此外还有他们曾穿戴过的铠甲。桌上摆放着一帧成吉思汗的画像,他身着黄袍,英姿飒爽,神采奕奕。檀木架上则展示着一块玻璃梳妆大镜。

老人对往昔成灵的情景记忆犹新,提及魏老是否知晓参与成灵西迁的相关人员时,陈秉渊的形象便再次浮现在我们面前。

1949年8月13日,成灵迁往乐都柳湾,青海省政府派出了建设厅厅长陈秉渊亲自迎接。陈秉渊在其著作《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四十年》中,对此次迎接成灵西迁的事件有所记载,并且还将详细事件的文稿赠予了友人魏明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魏老向笔者透露,陈秉渊先生所写的关于迎接成灵西迁的文稿已经无法找到了。

带着遗憾,笔者又来到了青海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成灵保护——至关重要

多麻加布

1945年出生的多麻加布,是一位地道的青海蒙古族人,他在青海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度过了长达16年的职业生涯,对成灵抱有深厚的感情。

排家尕哇乃一座规模宏大的殿堂,其建筑雄伟壮观,昔日成灵便安置于此。将成灵安置于如此神圣之地,方能确保其安全无忧,加之塔尔寺设有专人负责管理,并有三位喇嘛诵经祈福。

聆听了他们的叙述之后,我们抵达了排家尕哇。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侵蚀,那座府邸已经变得草木枯萎,院落残破不堪。在空旷的院落里,唯有管家旦曲尕藏老人孤独地居住在那里。

这里是否曾是成吉思汗灵柩的栖息之地?排家尕哇能否借助这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摆脱荒凉的命运呢?

来源/西海都市报|记者/祁万强|王运卓(组稿/苏寅萍)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021-55381115
24小时咨询热线:1870194559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021-55381115

187-0194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