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西部的中国清代皇陵区,是清朝定都北京后,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所建,后来又在易县增设了另一座皇陵,分别命名为清东陵和清西陵。该陵区依傍燕山余脉的昌瑞山而建,划分为“后龙”和“前圈”两个区域,总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后龙”区域内部设有内、中、外、火道及汛拨,并驻有军队进行守卫。在占地48平方公里的“前圈”陵区内,坐落着五座帝陵,分别是世祖顺治的孝陵、圣祖康熙的景陵、高宗乾隆的裕陵、文宗咸丰的定陵以及穆宗同治的惠陵;此外,还有四座皇后陵和五座妃园寝。陵区周边还设有王爷、皇太子、公主等人的园寝。这些园寝共同安葬了帝、后、妃、王、公主等共计160余人。然而,在1928年,乾隆裕陵和慈禧陵的地宫遭到了军阀孙殿英的盗掘,被洗劫一空。到了1945年,其他各陵同样遭受了盗窃和挖掘的命运。这座陵墓是我国目前保存下来的规模巨大、建筑体系完备的皇家陵园。1961年,我国国务院将其正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昌瑞山主峰之下,坐落着顺治帝的孝陵,成为这座陵墓群的中心。从南端石牌坊起始,直至孝陵宝顶,长达5公里的神道之上,依次排列着大红门、更衣殿、大牌楼、石像牲、龙凤门、一孔桥、七孔桥、五孔桥、下马碑、小碑楼、东西朝房、东西班房、隆恩门、焚帛炉、东西配殿、隆恩殿、二柱门、石五供、明楼等建筑,井然有序。
明楼作为陵墓中最高的建筑,遍布于各座陵墓之中,其内部立有一块石碑,碑上以满、蒙、汉三种文字雕刻着“某某皇帝(或皇后)之陵”的字样。位于明楼之后的是封闭的宝顶,每座陵墓都拥有众多石雕装饰。神道两侧排列着整齐的石像牲,其中孝陵的石像牲数量最多,共有18对;文臣和武将各占三对;马、麒麟、象、骆驼、狻猊、狮子等动物形象,既有卧姿也有立姿,各成一对。每座石像牲连基座在内,都由一整块石料雕成,造型优美、生动。
乾隆帝的裕陵地宫堪称一座雕刻艺术的宝库,自1978年以来,清东陵的帝、后、妃等陵墓经过简易修缮,已向中外游客开放。该地宫的显著特色在于:不仅地面,四周的墙壁和券门均由花岗石砌成,其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的图案。其中,以八大菩萨、四大天王、五方佛、五供、八宝等图案为主,此外,还有用梵文和藏文刻写的数万字的佛经咒语。乾隆帝享年89岁,在位60载,继而又担任了3年太上皇。步入晚年,他深信佛教教义,因此在其陵墓的地宫中,布满了佛像和经文的雕刻,形成了一座地下的佛教殿堂。这些雕刻线条明晰,形象栩栩如生,尽管图案众多,却布局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整体和谐,展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堪称我国雕刻艺术的瑰宝。
慈禧太后的陵墓颇具特色,其地面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工艺精湛。隆恩殿周围的石栏杆上,雕刻着龙凤呈祥、水波荡漾、云彩飘渺的图案。殿前的台阶石上,以透雕技艺呈现,龙居下方,凤居上方,形成一幅凤舞龙飞、珠光宝气的画面,仿佛真龙真凤在彩云之间翩翩起舞,堪称石雕艺术中的瑰宝。清东陵位于遵化县昌瑞山之南。昌瑞山主峰东西两侧绵延展开,地势逐级下降,构筑起一道天然的防线。整个陵区被群山所环抱,显得气势恢宏。
陵区周边藏有一处温泉,水质犹如沸腾的汤,因此得名汤洋。前来游览清东陵的游客,不妨顺道前往汤泉一游。这处汤泉独具特色,且历史悠长,早在1300多年前便开始被开发和利用。在唐太宗李世民东征之际,他曾在此地驻足沐浴,并赐予“福泉”的美誉。清朝皇帝对汤泉情有独钟,康熙皇帝不仅屡次前来,挥毫泼墨,修缮池馆,还特意建造了一座风格独特的流杯亭。此亭呈八角形,顶部为尖尖的攒尖顶,檐下装饰着雕刻精美的龙纹,下方设有石凳。亭内顶部装饰有木雕的云龙图案,仿佛探出头俯瞰亭内景象。地面上的石板上刻有“S”形的水道石槽,热气腾腾的泉水从池南处石雕龙头的口中流入石槽。若在亭中举办宴会,将盛满酒的酒杯置于亭下的环形石槽中,随着水流漂动,酒杯在漂移过程中,酒水因水温而变得温热。这种流杯饮酒的方式,古已有之,而利用温泉进行“流杯”饮酒,则是汤泉的一大独特之处。此处设有温泉疗养设施,沐浴于当地温泉之水,对于治疗关节炎、皮肤病、肠胃疾病以及妇科疾病等,均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和较高的医疗价值。
涿陵地区气候宜人,四季变化明显,土地肥美,物产丰饶。这里几乎可以种植北方所有的干果和蔬菜。该地区的主要特产包括京东板栗、燕山红柿、核桃和油桃等。京东板栗享有“黑色珍珠”的美誉,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燕山红柿的果汁甜美,味道清新。核桃富含营养,具有健脑、生津、养发、补肾等多种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