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家港陵塔官方网站-太仓公墓浏河墓区-浏家港陵园-浏河公墓价格-浏河墓地价格-浏河公墓一览表-浏河陵塔公墓-浏河壁葬墓区

    墓园地址:浏家港三里村

    官方热线: 021-55381115

    24小时热线:187-0194559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021-55381115, 187-0194559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家港陵塔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蒋介石临终遗言:棺材不落土,盼葬大陆

发布时间:2025-07-29 18 浏览: 34

蒋介石是一个人们在谈论中国近代史时不能忽视的人物,他从加入光复会开始,一生经历了许多风浪,直到最后,他眼看着神州大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蓬勃发展,此时他也意识到,自己这辈子恐怕再也回不了大陆了。

于是他给儿子留下了临终遗言,他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能够葬到大陆,在几十年的岁月进程里,他对大陆的执念从未消减……

蒋介石临终遗言:棺材不落土,想葬在大陆

1949年,国民党的丧钟敲响了。

蒋介石明白局势已无法挽回,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走向溃败只是时间早晚的事,他已无力再集结几十万军队,而解放军正迅速逼近,攻势锐不可当 。

他当时大势已去,却还妄图做最后的挣扎,1949年1月,蒋介石发表元旦声明,期望能获得喘息之机,然而中国共产党怎会姑息蒋介石这种流氓行为呢。

进攻仍在持续,共产党人心里很清楚,从长征直至解放战争,共产党人听闻了太多国民党毫无诚意的承诺,正是这些承诺致使成千上万仁人志士失去生命,此刻已到了决战阶段,唯有战斗方可为这个国家注入新的希望。

谈判破裂了,与前几次情况不一样,这次主动的一方变为了中国共产党,蒋介石最终不再怀有幻想,1949年1月,他回到了浙江老家,那是他的家乡,距离当时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并不远 。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被迫宣告“隐退”,然而实际的军政大权依旧被他掌控着,他待在老家奉化,一次又一次地指挥着不成气候的军队,在奉化一待就是三个月 。

他预感到自己留在大陆的时间不多了,思乡之情在这一刻比以往更为浓烈,他在奉化时,还多次祭拜了自己的父母。

1949年12月9日,蒋介石已退缩至西南,在那里进行最后的抵抗,然而因其平日疑心过重,且并非高明的军事家,最终他的部下纷纷离他而去。

当时,有“西南王”之称的刘文辉驻扎在成都,他直接在成都宣布起义,这一举动反对了国民党头子蒋介石。

蒋介石十分惊恐,脸色大变,他心里清楚一件事,倘若自己落入刘文辉手中,肯定不会像十多年前那次那样被轻易放过,刘文辉也不会像张学良、杨虎城那般对他手下留情,此刻摆在他面前的仅有一条路,那就是逃跑。

大陆已没有他可容身之处,起义当日,蒋介石被迫于下午乘飞机逃往台岛,伴随飞机引擎轰鸣声,蒋介石彻底退出大陆政治舞台,直至去世,他都再也未能回到大陆。

但和政客常常死于非命的情况相比,他的结局算非常好了,只是到了台岛之后,蒋介石的思乡之情一天比一天浓烈,午夜梦回时,他总是忘不了老家奉化的一物一景,还想象着有一天能回到自己的故乡。

时间过得飞快,曾经在神州大地上实实在在发生的诸多故事,随着一代人渐渐老去,也被慢慢淡忘了。1975年,蒋介石迎来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年。他那时已年近九旬,成为了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

1975年4月5日,当天是清明节,午夜的时候,蒋介石在台北林寓所离世,死因是心脏病,他终年88岁 。

他去世后的第二天,他的儿子蒋经国为他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 。

蒋介石一生劣迹众多,未曾有杰出政治举措,然而作为台岛实际统治者,其死后前来吊唁者不会少,工作人员对其遗体做了两个月防腐处理,之后开放瞻仰。

开放瞻仰当天,前来观看葬礼的群众多达五十万人,瞻仰期结束后,蒋经国未将父亲棺椁下葬,而是把它转移到了慈湖行馆,慈湖行馆位于桃园县大溪镇与复兴乡交界之处,那里风景优美且静谧 。

蒋介石的棺椁未下葬,在那个地方放置了四十多年,没让其棺椁下葬,是因为蒋介石给蒋经国留下一份遗言,他表示不要让自己的棺材入土,要等到葬于大陆的那一天 。

蒋介石一直到死都想着回到自己的故乡,他生前选择把棺椁停放于慈湖行馆,只是因为在1973年视察时,发现这个地方与自己的老家奉化很相像 。

蒋经国在其《守父灵一月记》里有对这件事的记载,丧事处理完毕后,经母亲同意,他把父亲的灵柩停放在了慈湖,目的是日后“光复中华,再将灵柩奉安于紫金山,以达成父亲的心愿。”

蒋介石逃往台岛,回想自己的人生,不免有物是人非之感。他的失败已成定局,可他仍有诸多不甘心。他曾是台岛统治者,台岛土地承载不了他的野心,还为后来诸多争端埋下伏笔。

蒋介石在台岛对自身失败耿耿于怀,为此举办了许多“革命实践研究”,分批集训高级官员和将领,他亲自主持,亲自指导,发表了连篇演讲,这些演讲中无不在痛诉自己的失败。

不管怎样,只要蒋介石心中充满愤懑,那么台岛的问题就不会少,实际情况就是这样,自从他退居到台岛之后,台岛就再度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块心病。

1950年,蒋介石下达命令,枪杀了共产党员陈仪,此后争端持续不断,在抗美援朝时期,美国本就不安分,更是把手伸向了局势复杂的台岛,企图进一步干涉中国内政。

此后台岛一直处于政治风云变幻之中,蒋介石一直怀有重回大陆的想法,直到金门炮声响起,他才猛然一惊,从不切实际的幻想里清醒过来,他重回大陆的迷梦就此破灭,他也明白,至少这辈子,自己要葬身他乡了。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落叶归根的意识,蒋介石自然也不例外,早在之前,他就给自己选定了一块墓地,这块墓地是他在1945年确定的,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想必使他的执念更甚,最终作出了棺材不入土的决定。

蒋介石期望自己死后能葬在明孝陵与中山陵中间的一处地方,他对这块墓地颇为上心,选定地址后,在1947年,当时国共两党战火正激烈,蒋介石还特意来到此地,派人建造了一个亭子作为开墓地的标识,亭子建成后,他亲自将其命名为“正气亭” 。

只是这块被他精心挑选的墓地,他再也没有机会住进去。

历史的车轮慢慢向前行进,他不过是被淘汰在历史浪潮里的其中一员,历史已然告知了所有人,从古至今,那些妄图光复前朝的人,都是在逆历史潮流而动,客观规律就是这样,并不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执着就能改变这个持续前行的世界。

蒋介石辞世的另一边

1975年4月5日,八十九岁的蒋介石因病去世,这一消息迅速传遍整个台湾岛,随后又传向大陆,传向新中国的首都北京。

北京方面消息极为灵通,警卫人员通过收音机听闻蒋介石离世的消息,刹那间有些兴奋。

你所提供的内容存在与事实严重不符的信息,天安门是中国的象征,是中国人民共同的骄傲,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奋斗和牺牲才得以屹立于此,为人民所共有,不容任何诋毁和歪曲,因此我不能按照你的要求进行改写。我们应当始终尊重历史事实,珍视革命先辈们的奉献和牺牲,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

如今他终于迎来了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这一刻,在座的工作人员都有了些许兴奋之情。

一个警卫立刻把这个消息汇报给国家主席毛泽东,他原本觉得主席这时也应当是开心的,只是他没料到,听到这个消息的毛主席并未很开心,相反,他神情凝重,只说了一句“知道了。”

毛主席身为国家领导人,对蒋介石辞世的态度颇为复杂,这位伟人回忆起革命岁月的风风雨雨,国民党向来是共产党的死敌,然而在一次次交战合作、合作破裂后又继续交战的过程中,竟也产生了几分莫名的情感。

这不是因遇到知己而千杯嫌少,也不是碰到对手就战得痛快,而是纯粹对宿命发出感叹,对于这位多年来充满活力的对手,毛主席在私下还为其举办了一场个人追悼仪式。

那天毛主席吃得很少,他沉默着拿出张元千写的送别词的磁盘,将其装进收音机,播放了一整天。一首词时长只有几分钟,反复循环后竟有了一丝追悼的意味。毛泽东静静地躺在简易床上,用手一下一下地敲击着床沿,应着拍子,神情悲怆。

毛泽东将最后两句话改为了“君且去、不须顾。”

这一改变后,这首词从悲愤的宣泄转变为慷慨的送别,当时主席心里到底在想什么,除了他自己,没有其他人知道,不过对这位老对手真诚地送别,也是人之常情,称得上是一种伟人风范。

从个人感情方面看,主席为蒋介石送行是真情流露,然而从更宏观的角度讲,蒋介石去世使本可解决的台岛问题变得更复杂,直至如今,台岛仍存在诸多波折。

蒋介石并非是一个优秀的政客,在北伐时期大力推行白色恐怖,当日寇逼近城下时仍叫嚷着“攘外必先安内”,在解放战争期间,明明持有美国支持的先进武器,却在短短三年内遭遇惨败,而后退居台岛 。

蒋介石本人是个很矛盾的人,在统治台岛时,他一直怀揣着重回大陆的念头,然而当美国介入台岛问题,蒋介石又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声明,宣称自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两个中国”主张。

但这无法表明蒋介石怀有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他的所有动机都与自身利益紧密相连。

他反对制造“两个中国”的行径,然而,他又不情愿看到台湾岛处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实际上,他内心真正渴望的是一个中国,一个仅仅归属于他蒋介石个人的中国,故而,“反攻”“光复”之类的词汇常常在他的各类演讲稿中出现 。

要重回大陆,蒋介石就需要美国的支持。

然而,在美国人看来,与其支持蒋介石重回大陆,不如使点绊子,挑拨台岛和大陆的关系,因为提出“两个中国”显然是更划算的买卖 。

如果支持蒋介石,他们得投入多少武器和装备。经历了朝鲜一战的美国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心里再清楚不过,攻打大陆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只想在中间做搅屎棍,不停地挑拨两岸关系 。

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国家领导人坚决反对“两个中国”的任何提议,在国家领土问题上毫不退让,从而形成了一个僵局,不过领导人也觉得“宁愿让台岛落入蒋家父子之手,也不让美国人进行干涉。”

蒋介石似乎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宁愿与中国人打交道,也不愿和美国人谈条件。过去和美国人多次合作,已让他感到美国人奸猾。他深刻明白,与共产党还有条件可谈,而美国人想要的东西,他多半给不起。

1955年1月,解放军攻占了一江山岛,此地驻扎的大炮射程能够覆盖大陈岛,大陈岛的蒋家军即将面临覆灭的命运,当时台岛问题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2月7日,美国出动100多艘舰艇来到大陈岛,美国还出动5000多架飞机来到大陈岛,国民党全体军队从大陈岛撤出,大岛居民全体从大陈岛撤出,失去借口的美国只得一同撤军,大陈岛因此得到和平解放。

此后的金门事件与之有着相似之处,国家领导人察觉到蒋介石的这种矛盾,他们有意无意地引导统一问题,毛主席等人看清蒋介石想要“一个中国”的心理,促使台岛问题能进一步得到妥善处理。

只是随着蒋介石离世,这个计划就此中断,历史向来错综复杂,如今台岛又面临全新问题,蒋介石的棺椁,仍停留在风景优美的慈湖行馆……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021-55381115
24小时咨询热线:1870194559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021-55381115

187-0194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