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照片
我无法解释什么是爱,在人生中从未向任何人表达过“我爱你”。假如为照料徐志摩及其家人而称之为爱,那么我或许确实爱过他。这句话出自张幼仪在美国晚年时,对徐志摩的追忆。
自1931年徐志摩离世之后,张幼仪不仅照料徐志摩父亲徐申如、儿子阿欢(徐积锴)的日常起居,甚至对于那位取代自己的徐志摩配偶陆小曼,她也主动关心其生活状况,内心毫无一点怨恨情绪。
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
然而,张幼仪虽然受到徐志摩如此对待,但他却并未真心回应张幼仪。1920年冬天,张幼仪不顾家中人的挽留,独自一人前往英国寻找徐志摩。
张幼仪并不清楚,当时徐志摩在英国求学期间,认识了同样在英国求学的林徽因。林徽因是林长民的女儿,徐志摩从她身上发现了许多与张幼仪迥异的特质。
张家的门第与林家如出一辙,同属于文雅传家的门庭。然而当徐志摩初次端详张幼仪的影像时,他禁不住面露不屑,脱口而出讥讽之语:"粗鄙之辈。"
图为张幼仪
徐志摩与张幼仪婚姻的结缘,全仰仗张幼仪四哥张嘉璈为她做媒。
张傲嘉那时担任浙江都督的秘书职务。某日,他到学校检查工作,遇见了一位非常有才能的学生,紧接着就打算把这个人推荐给自己的妹妹张幼仪。
打听到消息后,张傲嘉了解到那个学生名叫徐志摩,徐家是当地知名的富裕商人,张傲嘉便以张家四世子的身份,亲自到徐家去提亲
听说地位显赫的张家前来求婚,徐志摩父亲徐申如立刻就同意了这门亲事,而这场婚姻的双方当事人,却是因为家人通知,才知道自己已经订婚了。
那会儿,徐志摩已经年满十八,刚刚在浙江的中学完成了学业。与此同时,张幼仪才十五岁,正在江苏省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也就是女校,继续她的学习生涯。
徐志摩与张幼仪
张幼仪十二岁那年离开家,当时女子学校刚开始办,家人就安排她去那里上学。学校的校长是杨达权,她非常看重女性的学习,因此张幼仪在这里得到了比较新的教育。
后来,张幼仪十分自强的性格,也是在这一段时间内所培养的。
后来,按照张幼仪家里的决定,她虽然还没完成学业,还是回到了家里,和徐志摩结了婚。
徐志摩对这段婚姻的态度是"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
结婚之后,张幼仪的生活并非兄长所期望的那样美满,她内心感到不快乐,甚至对徐志摩怀有畏惧心理,这种恐惧源于她自身的自卑感。
图为张幼仪
1916年秋季,徐志摩从上海动身,决定前往北方,在北洋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天津大学继续学习。在那个时刻,张幼仪虽然渴望能陪伴徐志摩,却遗憾地被他坚决地回绝了。
张幼仪最后决定待在浙江老家,继续担任徐家的媳妇,过安稳的日子。
北方的生活是徐志摩进步最快的时光,同时却是南方张幼仪最痛苦的日子。即便如此,张幼仪依然在期盼,期盼徐志摩完成学业归来,能够与自己相伴一生。
然而,她最终经历到的,仅限于儿子阿欢来到世间,以及徐志摩的离去。
或许是家族里世代相传的使命已经达成,徐志摩在孩子呱呱坠地之时,便迫不及待地告别了祖国,决定远赴海外深造。
张幼仪与儿子阿欢
张幼仪内心虽然万般不舍,但实在没有办法阻止丈夫的行动,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离开。
不可能的爱恋
徐志摩和林徽因是在他出国求学的时候,慢慢开始相恋的。不过,后来林徽因的父亲出面干预,再加上徐志摩已经有了妻子,这两个人最终还是没能在一起。
等到张幼仪兴冲冲动身去欧洲找徐志摩,对方却给了她一份离婚文书。说实在的,两人共同在英国生活了两个月,徐志摩已经使张幼仪怀上了孩子。
徐志摩的婚姻解体,张幼仪毫无怨言。到了1922年,等到徐志摩的两个儿子相继出生之后,他们二人最终办理了离婚手续。
徐志摩在结束婚姻关系后,怀着极大的喜悦返回国内,试图与林徽因相见,与此同时,张幼仪在家族的协助下,决定前往欧洲学习儿童保育专业,然而由于缺少徐志摩的经济支持,并且张幼仪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海外学业中,他们的大儿子最终不幸早逝。
张幼仪内心十分煎熬,然而她还是决定振作起来,她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卓越的成就,一个能让徐志摩刮目相看的成就。
张幼仪晚年照片
1926年,徐志摩正全力推进他的新月诗歌流派,与此同时,张幼仪在家人照料下,无声无息地回到了祖国。
回到国内,张幼仪最先着手的事情,就是打探徐志摩这些年的情形。一旦她听说徐志摩已经和小曼结为夫妻,立刻有种空落落的感觉,像是失去了某个物件,可那物件,早在很久以前,就从未真正属于过她。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相识源于一场戏剧,彼时陆小曼已经嫁给了王赓,同时徐志摩正热烈地追求林徽因。
然而情缘突至,实在难以违抗。徐志摩与陆小曼虽无交情,可是在初次见面时,两人便默许了彼此的心意。
正巧,林徽因当时和梁启超一同赴美深造,与此同时,王赓因为职业上的事务,就把照料陆小曼的责任委托给了徐志摩。
徐志摩与陆小曼
陆小曼和王赓最终在1925年的岁末分道扬镳,紧接着在1926年,她携手徐志摩步入了婚姻的新阶段。
徐志摩在成婚之前,曾向家中长辈询问过看法。徐申如起初并不赞成,觉得儿子已经离异,本就违背常理,如今又要迎娶一位已有丈夫的女性,更是有损家族声誉。
徐申如于是向儿子提出了一个挑战,如果张幼仪点头应允,他也会表示赞同。
徐申如觉得,儿子极端冷酷地遗弃了张幼仪,她肯定不会宽恕他,因此,这场婚姻,就有了拒绝的理由。
然而徐申如未曾料到,张幼仪在获知该事后立刻点头应允。既然她如此表态,即便徐申如心中仍有诸多不快,最终也只能默许这门亲事。
徐志摩父亲徐申如
徐家对张幼仪心存亏欠,徐申如自作主张,把徐家在上海的一处房产赠予了张幼仪,尽管,张幼仪并不匮乏这些物品。
婚后生活里,陆小曼因健康问题,只能留在上海住下。徐志摩为了谋生,每天常常往返北京和上海好几次。徐志摩每次出门,都选择乘坐不够安全的大型飞行器。
徐志摩早先创作过一篇描写飞行的文章,航空公司想利用这个机会做推广,于是把免费赠送的机票当作了宣传的酬金。
因此,徐志摩得以乘坐免费航班,所以,他也失去了自己的性命。
徐志摩的身后事
1931年11月某个时刻,徐志摩因为经济上的分歧,和陆小曼发生了争执。次日清晨,他并未依照常规流程等待,而是在机场内寻获一架直升机,搭乘它前往北平。
徐志摩照片
徐志摩之所以那么急切,是由于在北平,林徽因要举办一次讲话活动。为此,徐志摩把这件事看得很重,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身体。
最后,那架直升机,在飞往济南的途中,忽然遭遇浓雾笼罩,不得不下降飞行高度。由于雾气非常浓重,飞行员无法看清前方,直升机最终在济南发生事故。与此同时,徐志摩也在这场意外中丧生。
徐志摩一生中的爱情经历里,他深爱的人从未出现在意外发生的地方,而那些他不喜欢甚至反感的人,却往往是第一个赶到事发地点。
林徽因在得知徐志摩意外离世的消息后,立刻拨通电话联系到丈夫梁思成,请求他一同去寻找徐志摩的遗体;与此同时,陆小曼则滞留在上海家中,对于收到的徐志摩去世的电讯置之不理,更不愿意考虑去认领徐志摩的遗体。
最终,信差不得不把这份电文递给徐志摩的旧妻张幼仪。
图为张幼仪
张幼仪握着那封电文,独自静默了很长时间,接着,她领着孩子去了亲戚家里,随后又同去济南,把徐志摩的遗体接了回来。
这件事,张幼仪没有告诉徐志摩的爹徐申如。徐申如年纪很大了,晚年失去儿子的痛苦,她担心他难以承受。
但真相无法掩盖,在徐申如的持续探询下,张幼仪最终决定将全部实情坦白出来。徐申如得知此事以后,低声对张幼仪表明态度:这样的事情到此为止吧。
后来,徐志摩过世时,徐申如起初不想让陆小曼参加追悼会,不过考虑到她是徐志摩的妻子,陆小曼最终还是去为他送行了。
图为陆小曼
徐申如此番造访,意在探望张幼仪,这位是他必须会面的人,可她却迟迟未来,直到葬礼即将开始之际,才终于露面。
张幼仪虽然已经准备好一件黑色长袍,但她只在门口从远处看,没有勇气走到陆小曼身边,不敢与她见面。
直到后来,有人跟她说,陆小曼坚决要为徐志摩准备寿衣,她这才决定露面。
徐志摩遭遇意外离世,身体状况早已无法承受颠簸,众人也是竭尽全力,才勉强让他穿上传统中式寿衣,然而陆小曼在初次见到徐志摩的遗体时,却坚持要为他更换为西式寿衣
最终,在张幼仪的劝阻下,陆小曼方才作罢。
陆小曼
徐志摩的离世仪式,受到陆小曼的干预,导致张幼仪承担了核心的操办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