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庙原先叫做弥勒菩萨成就院,始建于清朝康熙时期,是阜新城区现存的唯一一座藏传佛教古建筑群,至今仍然保存完好。这座寺庙建在山坡上,山坡在蒙语中被称为海洲,因此寺庙也因为这个原因得名。它位于市中心的商业繁华地带,为市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旅游开发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海州庙鼎盛时期容纳过三百分人,殿宇楼阁众多,包括法相僧院、时轮僧院、关帝庙、前殿、后殿、大雄宝殿等十余座金碧辉煌的宏伟建筑,总共有六百多间房舍,占地面积超过二十亩,范围达到四华里,周边古木苍天,院内时常传来经相乐曲声,早晚的钟鼓声让人有种仿佛进入仙境的感觉。根据文献资料,从前不论汉族、蒙古族、满族、锡伯族,在婚礼、丧事、寿诞等重大场合,都会前往这座庙宇敬香拜佛。每逢重要节日,这里总是人头攒动,景象十分繁华。
这座寺庙从乾隆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748年开始,首次进行了修缮,在历史上又多次进行过重建,但后来因为各种缘由而荒废,尤其是那场大灾难,导致这座殿堂和珍贵文物遭到了毁灭性的损毁,原本的院落也被强占,周边冒出了许多不合规矩的临时建筑,主建筑大雄宝殿的上层被拆除,下层改成了仓库,使得这座本就老化的建筑结构更加破败不堪,如今已成了一片破败景象,摇摇欲坠。自1995年起,在阜新市委市政府的关照下,逐步实施政策,退还了部分房产,1997年获得批准作为佛教活动场所,1999年8月阜新市政府常务会议经过讨论,决定同意修复大雄宝殿,在相关机构的鼎力相助和政府的资金支持,加上各方的自筹资金,按照原貌进行的修复工程于1999年10月正式开工筹集260万元人民币,在2000年10月竣工,让这座寺庙的外观得到初步修复,赢得了佛教信众和普通民众的喜爱。原先只有两三人组成的僧侣及行政团队,如今扩充到十五人。每天到访进行宗教仪式和观光的民众接连不断,香烟袅袅。每逢节庆或重要的宗教庆典,寺内人数常达千人之多,场面拥挤不堪,气氛十分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