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是逝者永远安息的地方,全国最著名的墓地是北京八宝山公墓,这里安息着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也安息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家、科学家、爱国人士。
他们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建筑师林徽因作为八宝山陵园的设计者,埋葬于此,她的墓是参观人数最多的;用两把菜刀发动革命的元帅贺龙,埋葬于81号陵园,81与“八一”谐音,因此更受后人的尊敬。
最宝贵的爱国情怀
说到林徽因,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徐志摩、金岳霖和梁思成。他们的故事总是茶余饭后可以听到,他们的故事并不像言情小说中那样精彩。人们第二个想到的,则是林徽因的才女身份,甚至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身份。
八宝山是明朝朱棣为内务府太监岗铁所建,清朝时为退位太监居住的地方,内景秀丽,风水极佳。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北京革命公墓,1970年改名为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林徽因就接受了八宝山墓园重新设计的任务,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前期调研到绘制效果图,都一丝不苟地完成了设计。
墓园设计在建筑师的工作中并不常见,她查阅的资料能堆满一间小房间。后来,她能背出历代墓园的特点。
知道这些还不够,现代墓园的设计还必须结合现在的审美观和建筑形式,看似只是简单的土地规划,其实涉及很多专业问题。
几十平米甚至几百平米的墓地,人流量、布局规划、能安放多少个骨灰盒、能有多少人享用,都需要综合考虑。
最后,一座最高标准的园林式墓园藏于八宝山,从高处望去,八宝山上盛开着一朵巨大的花,足见林徽因非凡的设计才能和敏捷的头脑。
当然,很难只因为她设计了一座墓地就被葬在墓地里。林徽因的设计作品不止于此,国徽、人民纪念碑、东北大学校徽都是出自这位才女之手,最可贵的还是她的爱国情怀。
解放前,日本建筑专家来中国,宣称中国已经没有唐代的木结构建筑了,想看木结构建筑就得去日本!
林徽因闻言,立即许下心愿:拯救中国古建筑。从此,她和丈夫梁思成走遍大江南北,参观古建筑、进行修复工作,写下了无数有关建筑的文章,给世人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在这样一位为祖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建筑大师面前,她的爱情简直太微不足道了,她去世后被葬于八宝山,其丈夫梁思成亲自为她设计墓碑。
在她的墓前,每天都有人献花,总有人问林徽因的墓在哪里,清明节前来祭拜的人也很多。
桑植人的骄傲
贺龙元帅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但贺文昌这个名字却没多少人熟悉。这是贺龙参加革命前用过的名字。早年,湖南桑植人都知道有一位忠厚老实、从不向有钱人低头的年轻人。他身边有几个好兄弟,一起做盐生意。
后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招兵,他立即报名,1916年率领士兵参加暴动,并用智慧发动群众打开石门县城大门,使革命军顺利进城。
同年组织群众剿灭了巴茂溪盐局,获火炮12门。后来元军进抵桑植,贺龙任总司令,率领人民抵抗。
同年12月,他因怀疑被上级解除武装,其间曾三次被捕入狱,但他始终不屈。贺龙当了没有部队的司令,但威望还在,他想自己组军队,搞革命。不久,他和吴玉林用两把菜刀袭击了慈利县长的卫兵,夺了两支枪,重新组织了队伍。
当时贺龙年仅20岁,人们常说的“两把菜刀干革命”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十年后,30岁的贺龙参加了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是“功绩最大、威望最高”的将领,成为当时著名的将领。
次年,南昌起义爆发,贺龙任起义军总司令,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长征之后,贺龙指挥的河间齐晖战役,是抗日战争中平原歼灭战的典范,经过此战,那些敬佩他的人只会更加敬佩他。
贺龙不是黄埔军校出身,却敢于仅凭两把菜刀干革命,对湘军、川军影响巨大,死后葬于八宝山也是可以理解的。
2009年,贺龙骨灰从八宝山81号墓迁至家乡湖南桑植公园。
但为了纪念贺龙的功绩,党和国家永远保留了八宝山81号墓作为贺龙的安葬之地,供后人瞻仰和祭祀。
笔如剑的一生
八宝山革命公墓,不仅是为国而战的战士们的安息之地,就像林徽因一样,她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又为共和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可以安葬在八宝山。
除了她之外,这里还埋葬着不少活跃在文艺界的大师。
金裕黼因家乡遭受侮辱,立志研究东北文化。他所著《中国史学史》的水平丝毫不逊于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他一生著述十余部,每一部都显示出深厚的历史功底。他是东北史研究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者。
音乐家郑律成创作了《八路军大合唱》,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他的几位兄弟为了朝鲜和中国的革命事业牺牲了生命,他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革命活动。
徐悲鸿曾师从法国著名画家达尼昂,对中国现代画坛贡献巨大,患病期间仍给学生讲课,周恩来曾亲自看望他,他身体恢复后又立即返回教学岗位。
除了现代人物外,2012年逝世的在歌剧《白毛女》中饰演恶霸地主黄世仁的表演艺术家陈强,2019年中国食品工业发酵学会创始人、“酿酒界领军人物”秦汉章等也葬在八宝山。
概括
无数先烈为中华民族开创了伟业,无论是战场上浴血奋战,还是笔耕不辍,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