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家港陵塔官方网站-太仓公墓浏河墓区-浏家港陵园-浏河公墓价格-浏河墓地价格-浏河公墓一览表-浏河陵塔公墓-浏河壁葬墓区

    墓园地址:浏家港三里村

    官方热线: 021-55381115

    24小时热线:187-0194559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021-55381115, 187-0194559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家港陵塔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探访神秘的高句丽古国

发布时间:2024-06-12 20 浏览: 170

出于对隋唐时期亚洲地缘政治的兴趣,吕晨选择利用暑假到东北和中朝边境,寻找传说中的高句丽王朝的遗迹。2004年,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王城、古墓、战争、传说……这座古王朝遗址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看看吧。

高句丽是古代东北亚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政权,从公元前37年到公元668年,历时705年,横跨西汉至盛唐,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王国。其地理位置位于今天我国东北至朝鲜半岛北部。南北朝时期,改称“高丽”或“高氏高丽”。

高句丽政权的建立者是扶余人朱蒙,因政权所在地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故国名“高句丽”。其都城三迁两迁,初都于辽宁桓仁,公元3年迁至吉林集安,公元427年迁至朝鲜平壤。

这次,我从沈阳出发,向东沿着我国高句丽的两个古都,到达中朝边境的小镇集安,作为最终目的地。

此次行程的第一站便是桓仁五女山城。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7年,扶余国王子朱蒙为躲避其兄弟的迫害,逃到桓仁县附近的“和胜古城”建立了王国。据专家考证,“和胜古城”应为桓仁县附近的下古城遗址,五女山城即为其山城。

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_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五女山城资料图

所谓山城,是高句丽人修筑城市时采用的一种独特的双城模式。即在平原上修筑城市的同时,一般也在附近的山上修筑山城。平时人们居住在平原上的城池中,战乱时则退居山城自卫。高句丽的山城分布在现今中国东北的辽宁省、吉林省和朝鲜一带,其中许多在隋唐时期仍在使用。

五女山海拔约800米,进售票处后有个小博物馆,主要展示近年来从山城遗址发掘出来的文物。出博物馆后有摆渡车可直达半山腰。往年辽东最高气温在31摄氏度左右,但我去的那几天每天都是35摄氏度。再加上上山的999级台阶,一路上还有蚊子在耳边盘旋,身体的不适感实在是难受。好在登顶后的景色,不虚此行。

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_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山城遗址出土的文物。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由吕晨拍摄。

山脚下流淌的浑河穿过桓仁镇,形成太极八卦图案,见证了高句丽从地方政权发展成为东北亚霸主的过程。据说,如今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大多是清末移居关东的后裔。

山脊沿线有多处发掘遗址,其中有一处淡水蓄水池遗址,利用天然岩坑修建,四周以石墙围起,池北端设有过滤设施。早在2000多年前,古代先民就想到了淡水净化,可见先民的智慧。

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_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山脚下流淌的浑河流经桓仁镇。

贵族墓葬_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

淡水水库遗址。

高句丽山城的城墙和房基全部用石头砌成,石头经过打磨,分为外墙用楔形石块、内墙用纺锤形石块两种,两种石块相互咬合、堆叠,是高句丽城池建筑的一大特色。

五女山城主要是为了军事防御而建,从目前发掘的遗址来看,当时驻扎的士兵约有40人,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加强排”。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

两种石头相互锁合是高句丽城池建筑的特点。

贵族墓葬_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

兵营的遗迹。图片西北角有烟囱的痕迹。这样的兵营可以容纳3-4名士兵。

高句丽早期的主要对手是北方的扶余国,扶余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迫使高句丽投降。公元前6年,高句丽第二任国王柳明王即位,扶余王派出5万大军攻打高句丽,但时值隆冬,大雪纷飞,非战斗伤亡十分惨重,远征以失败告终。高句丽虽然逃走,但意识到两国实力差距巨大,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战略并不是长远之计,于是公元3年,柳明王将都城迁至国内城。

国内城是高句丽的第二座都城,其遗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市西部,北距玉山1公里,南距鸭绿江500米,西距通沟河60米,东临通沟平原。到达集安后,我首先参观的是高句丽王陵和贵族墓葬。

墓葬是高句丽遗迹中最常见的一种,考古学家在集安发现了71座高句丽古墓,共计1万余座。从墓葬结构上看,大致可分为石堆墓和土墩墓两大类。从建造时间上看,石堆墓年代较早,土墩墓年代较晚。

贵族墓葬_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

将军墓

将军墓位于集安市东北部龙山脚下,地势较高,俯瞰整个铜沟平原,为典型的方坛阶梯式石室墓,内有石室,外有方坛阶梯。将军墓主人是高句丽第二十代国王长寿王,他生活在高句丽的鼎盛时期,在位78年,享年97岁去世,谥号长寿王。据说他和清朝康熙皇帝一样,也喜欢喝人参汤,或许这就是他长寿的秘诀。

其陵墓之所以被命名为“将军墓”,是因为高句丽历代君王都有受中原王朝册封的传统,长寿王在位时,分别被南朝册封为骑将军和北朝车骑将军,并极力讨好南北朝政权,年年纳贡。这种稳定的地缘关系有利于高句丽势力进一步向朝鲜半岛扩张,也有利于南北朝集中兵力进攻中原。

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_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

每侧有三块巨石守护。

整个墓室由上千块打磨精细的花岗岩条石砌成,每边由三块巨大的石块支撑。与堆叠的石块相比,这些支撑石块形状各异,大小不一,就连中间那块巨石的堆叠位置和大小,都是经过古代工匠精确计算的。其结构类似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拱门,通过两边施加压力,起到稳定作用。

在两块花岗岩石块叠放在一起的细节中,可以发现为了加强稳定性,工匠们在下层石块上雕刻了脊线,方便安放时直接插入上层石块。但在没有起重工具的情况下,古高句丽人是如何将这些石块一块一块叠放起来的?有推测称,当时的工匠们采用了冬天往地面浇水,使之结成冰块以减少摩擦力的方式将石块叠放起来,但由于缺乏史料证据,古高句丽人是如何完成如此宏大的王陵的,至今仍是个谜。

贵族墓葬_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

工匠在下层石头上雕刻出脊线,方便安装时直接插入上层石头。

我们现今所知的高句丽历史,大多来自《汉书》、《北史》、《史记》等中原典籍。至今考古学家尚未发现高句丽本身所写的文字材料,因此高句丽故地留下的碑刻尤为重要。

广开土碑是这些碑刻中最为重要的,它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长寿王于公元414年为纪念其父亲广开土王(又称国康广开土王)而立的。碑身由碎裂凝灰岩构成,是一块巨大的不规则方柱状岩石。碑文四面镌刻有阴刻隶书文字,共计1775个字。碑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记述了高句丽政权的开国传奇和前三代国王的关系,并简要叙述了广开土王本人的事迹;第二部分记述了广开土王一生的征战,主要对手是倭国和百济,联盟对象是新罗; 第三部分记载了广开土王陵守墓人的来源及户数。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

高泰王

广开土碑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碑上的汉字为隶书,也保留了一些篆书和楷书,是中国书法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重要例证之一。此外,它对研究高句丽的社会性质、历史地理、中原王朝和北方民族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是中国碑刻艺术中的珍品。

“倭”字在广开土碑上出现了13次,其中三次提到了广开土王的抗倭战争。“倭”是7世纪前中国古籍中出现的日本列岛国名。4世纪上半叶,倭国与朝鲜半岛的百济、新罗、高句丽发生了大规模战争,广开土碑对此有详尽的记载。高句丽通过抗倭战争确立了在朝鲜半岛的政治地位。

贵族墓葬_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

广开土王碑上的“吾”字。

此行最后一站是位于集安市丸都山上的丸都山城遗址。丸都山城始建于公元198年,原为平原城市国内城的军事要塞,公元209年被定为都城,是高句丽政权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

万都山城,又名魏那岩城(有学者认为魏那岩城是成为都城前的名字,万都城则是成为都城后的名字)。有意思的是,在东北俚语中,“万都”一词用来形容没有前途的人,与万都城的读音十分相似。那是不是说,这里就是一个“没有前途”的都城呢?显然不是,“万”只是魏的谐音首字母,“都”就是都城的意思。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

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_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马伦都山城遗址

贵族墓葬_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

南城门遗址

沿着山城南侧的城门遗址向上,便是南门瞭望楼,在楼上可以俯瞰整个河谷地区。万都山城修建后,曾发生过数场战争,其中在与前燕慕容氏争夺辽东的战争中,高句丽败于对手之手。

《资治通鉴》记载:“掘赵(固国元王)父夷复礼(梅川王)墓,取出其尸身,收其世代储藏之珍宝,俘男女五万余人,焚其宫殿,毁其万都城而归”。后来,考古人员在遗址的清理发掘中,发现了有烧毁痕迹的断壁残垣和柱基,证实了这段历史。

丸城城墙也采用楔形、纺锤形的石块砌筑,空隙处用碎石填充加固,石块弯曲、边角圆润,是高句丽后期城墙的特征之一。

贵族墓葬_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

瞭望台遗址

瞭望台下面是一处大型宫殿遗址,顺山势起伏,进深三级台阶,全部用石条垒砌而成。第二级台阶上有两座八角形建筑。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是作为粮仓使用,第二种是用于祭祀。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

大型宫殿遗址

高句丽人重视丧葬文化,视婚姻为人生转折点,所以一结婚便开始准备丧葬用品。《三国志·高句丽史》甚至记载:“男女成亲,必制丧服,葬之礼隆重,尽金银财宝,以送死者,垒石为墓,植松柏。”

但与中原地区的竖坑墓或土墩墓相比,高句丽的石墓更容易遭到盗墓贼的“光顾”。因此从目前考古发掘的结果来看,高句丽墓葬基本是空的,除了墓形、墓葬壁画外,几乎没有留下其他文物。

贵族墓葬_贵族墓葬_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高句丽墓葬遗址

公元688年,高句丽政权被唐朝和新罗联军灭亡。唐朝随后在平壤设立安东都护府,管理辽东和朝鲜半岛。为了彻底消灭残余势力,唐朝将30万高句丽遗民迁往中原,并可能毁掉了高句丽政权自己撰写的史书。这些遗民在中原长期生活,最终融入各民族。至此,拥有700多年灿烂文化的高句丽政权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时光荏苒,直到19世纪末广开土王碑的发现,才让我们有机会再次邂逅这段辉煌的历史。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新的考古发现,带领我们解读这个神秘的古国。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021-55381115
24小时咨询热线:1870194559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021-55381115

187-0194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