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椅子,我想起了南宋大诗人陆游《老雪苑》中的一句话。
有言道:“过去士大夫女子坐椅子、凳子,人家就笑她们不守规矩。”
我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用简单的语言来说这就是它的意思。
哼╭(╯^╰)╮这家人居然让女人坐椅子和凳子,不道德,不道德!
《礼记》也说:“天子席五层,诸侯席三层,大夫席二层。”
皇帝要多垫屁股,王公大臣要少垫屁股,老百姓可以不用垫屁股。
再如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万席,席子边缘均缠以黄边,验证了当时的实际情况。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简报
由此可见,过去人们强调的是“坐地”,而不是坐凳子。
即使使用东莞垫,人们还是想坐得更舒服一些,于是靠桌就应运而生了。
动作大概是这样的
图中圈起来的是平集,即使经过了千年岁月,依然能感受到它散发出的慵懒气息。
马王堆出土的万席、万凳、万屏
中国椅子的成长史
玩完万喜,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椅子,椅子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可以研究出来,并且被大多数人接受。
一是:出自宋代高澄《诗物记原》引《风肃通》“汉灵帝好胡服,经世作胡床,为之始。今之盘腿椅,即源于此。”,
另一处是:南宋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五行志》:“灵帝好胡衣、胡帐、胡床、胡椅、胡膳、胡箜篌、胡笛、胡舞,京师诸侯无不竞相。”
胡床,简单来说,就是可以折叠的小凳子,当时的灵帝很喜欢胡人的这种东西,引得权贵们纷纷效仿,掀起了一股文化宣传的热潮。
胡床(马扎)
胡床是一种用交叉的柱子支撑顶部的传统家具。盘腿椅、盘腿凳、盘腿桌等都属于同一形制。
敦煌石窟壁画
现在大多数人认为,我们说的这把椅子是马扎的升级版,被誉为象征尊贵身份的“第一椅”。
在宋代画作《芭蕉戏球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女子所坐的凳子是一张盘腿椅。
《芭蕉树荫下击球图》一页。宋代。故宫博物院藏
中式盘腿椅流传下来的数量比较少,现代人用的也不多,从一些购物平台的销量来看,远少于其他形式的中式家具。当我们换个词搜索“折叠椅”的时候,情况就好多了。
扶手椅
圆椅的初步造型出现在唐代画家周昉的《范宁夫人图》中,整体造型设计与唐代女性丰满的身材相协调。
《范宁夫人图》卷。唐代。故宫博物院藏
张果老拜见明皇(1644-1718)
历经朝代更迭,历史的轮回,扶手椅的发展日趋成熟,人们的喜好也不再局限于其庄重典雅。如下图所示:
明式扶手椅(左) Y椅(右)
第一把椅子是我们家的明式扶手椅,第二把椅子是丹麦四大大师之一汉斯·瓦格纳在1949年设计的Y型椅。为什么要拿它们来比较呢?Y型椅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吸收了明式扶手椅的优点,并做了一些改进。而且,这把Y型椅是汉斯·瓦格纳500多件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把,即使到现在,也依然很受欢迎。
扶手椅
灯吊椅(靠背椅的一种)
靠背椅是所有有靠背而无扶手的椅子的统称。宋代靠背椅又分为“直靠背椅”和“曲靠背椅”两种。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五代时期。故宫博物院藏
白沙宋墓壁画中的靠背椅
记得小时候家里就有这种竹椅,软硬适中,坐起来很舒服,但不如木头耐用。现在就算在集市上,也很少见到了。
德古拉
扶手椅
扶手椅是带有扶手的靠背椅子,不包括盘腿椅和圆椅。明清时期常见的官帽椅、玫瑰椅、南官帽椅等均属扶手椅,不同时期名称不一。
南官帽椅
“官帽椅”起源于魏晋,西魏壁画中已有出现,五代《检书图》中的椅子与明式官帽椅基本相同。
《书观》卷。五代。南京大学藏
紫檀木四角官帽椅。明代。故宫博物院藏
“玫瑰椅”又名“文人椅”,据说多为闺房中女子所用,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小姐椅”。玫瑰椅的造型呈方形,靠背通常比其他类型的椅子靠背低,与扶手的高度差较小,与窗台、桌椅相得益彰。由于这些独特的设计,虽然“玫瑰椅”的地位不如圆椅、盘腿椅高,但依然深受文人骚客的喜爱。
黄花梨寿星纹六尺抱莲椅。明代。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近代椅子的发展
“中式”虽然自古有之,但直到清末“中西之争”才被提出,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许多领域出现了“中西合璧”的家具风格。
中国传统家具在近代发展的典型有“海派家具”和“广派家具”。
海派家具
近代海派家具是指近代上海生产的一种民用家具,是西化的中国家具与本地化的西方家具相结合的产物,这也是中国传统家具向现代家具的过渡。
这一时期,不仅东方,西方也对中国传统家具进行了革新,例如椅子(上图)和(下图)的设计者就明确表示,他们借鉴了明式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