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高句丽,大家可能都很熟悉,但很多读者可能不知道这个政权的王城在哪儿。其实,高句丽早中期的都城——国内城和丸都山城,都在如今的吉林省集安市。此外,集安市内还有14座高句丽王陵和26座贵族墓,其余的古墓加起来也有一万多座。世界遗产委员会派人调查后得出结论: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建筑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堪称人类创造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高句丽王城遗址
在世界遗产名录的六项标准中,高句丽王城、王陵及王侯陵符合其中五项。因此,在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苏州会议上,高句丽王城、王陵及王侯陵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然而,在中国申遗成功后,韩国却公开要求中国撤回申请,称高句丽王陵陪葬着韩国祖先。此外,韩国还希望中国道歉,并将高句丽王陵相关文物全部归还韩国。韩国人为何突然跳出来干涉、抗议中国申遗呢?
▲高句丽国王与王后的服饰
这是因为韩国故意混淆高句丽和高丽,希望增加国家悠久的历史。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今辽宁省新宾县)高句丽郡建国,故称高句丽。公元5世纪以后,高句丽一般被称为“高丽”,其君主也被中国皇帝册封为“高丽王”。至于朝鲜半岛的高丽政权,则是后梁贞明四年(公元918年)由王建建立。为了区分两大政权,史学家通常称高句丽为“高氏高丽”,高丽政权为“王氏高丽”。 但在普通民众眼中,这两个政权似乎有关联,甚至有继承关系,因此被混淆在一起。
▲韩国首尔街头
从2000年开始,韩国就迫切希望将高句丽古墓群申请列入世界遗产,但一直未获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因此在中国申遗成功后,韩国就会提出抗议。至于世界遗产委员会为何批准中国的申请,而多次拒绝韩国的申遗,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两个政权统治的地域不同。高氏高丽原属西汉玄菟郡管理,强大起来后,与朝廷保持着隶属关系。隋唐时期,高氏高丽不再听从朝廷的诏令,控制区域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朝鲜半岛等地向中原地区的朝贡渠道,结果屡屡遭到隋唐的进攻。 据史料记载,高句丽鼎盛时,疆土北达吉林省珲春,南达北汉江以北,只有北部与王氏高丽重叠。
▲高句丽地图
第二,两个政权的民族成分不同。高氏高丽源于古代中国,是由扶余(又称夫余)、礼木、沃居、靺鞨等民族通婚形成的。高句丽灭亡后,一部分人被划入新罗地区,但他们占总人口的比例极小,根本算不上主流人口。王氏高丽入侵新罗后,只有极少数高句丽幸存者的后裔成为王氏高丽的臣民。因此,不能认为王氏高丽与高氏高丽有传承的血缘关系,双方的历史关系相对独立,没有太多牵扯。
▲高丽太祖坐像
第三,高丽统治者王氏家族没有高句丽血统。据史料记载,高丽王氏开国元勋王建在临终前的《十诫》中强调自己出身平民,从未说过自己是高句丽王室后裔。史学家认为,如果王建的祖先和高句丽有渊源,一定会强调出身,就像刘备打着汉族外戚的旗号招兵买马,立下功业一样。因此,王建家族和高句丽王室很可能是不同的民族,不可能混杂在一起。至于王建的后裔,他们一直以三汉人自居,从未承认自己和高句丽有任何关系。
▲伊藤博文朝鲜时代旧照片
二战期间,朝鲜半岛被日本占领,并因苏联和美国的干涉,被迫分裂为韩国和朝鲜两个国家。建国不久、文化遗产不够丰富的韩国感到羞耻,便想方设法窃取中国的文化遗产。眼看中国申遗成功,又不甘心,便做出如此卑鄙的行为。面对韩国方面的无理挑衅,中国无视韩国的叫嚣,选择直接置之不理。韩国心虚,又不敢做出过激举动,于是此事最终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