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是民间文学大师冯梦龙的故乡。秋季的冯梦龙村色彩缤纷、落花烂漫。冯梦龙农耕文化园、光孝府、冯梦龙书院、冯梦龙纪念馆……冯梦龙文化遗址犹如一幅绝美的画卷,是秋季出游的好去处。
冯梦龙农耕文化园外景
农耕文化园占地面积近3.7万平方米,主展厅由前厅、配厅、后院组成,再现了江南农村生活、劳动场景,展示农耕文化。园内还设有“开心农场”和“智慧农业温室”,位于冯梦龙故居南约1.6公里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借菊花创造了一种超脱尘世、自得其乐的超凡脱俗的意境,赋予了菊花仙子般的灵气。
花园里的菊花
人民永远是艺术的源泉。早在“蒲松龄设茶摊听故事”之前,冯梦龙就在观前街开设了“太白遗风酒馆”,规定每有食客唱一首或作一首山歌,冯梦龙就把这首歌写在酒馆的墙上,并奖励一壶酒。
《山歌》因之被写成书。几百年后,冯梦龙村以这个典故为蓝本,修建了山歌客栈,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了文化之根。
山阁酒馆外景
山阁酒馆是一家特色酒馆,在这里可以听到地道的吴语山歌,品尝到正宗的江南农家菜和酒。水塘边有“雨棚”,墙外种着翠竹。优雅的气息一直延续到酒馆的大厅。
山歌酒馆共两层,一楼大厅全是原木桌椅,挂着新潮艺术灯,显得格外静谧。犹如古代饮酒的风流才子,将墨迹泼洒在这间酒馆的白墙上。大厅墙壁上贴满了地道的江南民歌,《送吾爱人》、《扣子》、《茉莉花》等,文艺气息浓厚。拾级而上二楼,有“知友”、“三笑”、“相会”、“鸳鸯”、“凤凰”5个包间,各有特色。山歌酒馆正式开业时,特推出“勐龙诚信菜”:青莲老鹅、勐龙芹菜片、红糖年糕,供食客品尝。
阶段
酒馆北侧景观长廊尽头还设有一个舞台,是网红打卡的热门地点。“舞台旧梦,竹廊新歌”利用竹编手法,沿河设计出临水平台景观,十分养眼。既可作为演出的舞台,也是村民闲暇时坐下聊天的地方。饱餐一顿后,不妨和家人朋友在此小坐,享受湖风,拍照打卡,留住时光。
“高兴了就回答,累了就沉默,趁着茶不热,喝一口吧。”在山歌酒馆吃完晚饭,走几步就到了光孝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小憩,喝一壶香茶,一边听着往事,一边看着冯梦龙村广阔的田野。
光孝大厦外景
稍事休息后,我们沿着乡间小路漫步至两当港码头,开启“水上之旅”,踏上摇曳的小船,听着桨声,仿佛回到了以前人们用船代车的年代。
野鸭子在湖里自由自在地游着,芦苇被风吹得如浪花般翻腾,荷花凋零,但荷叶依然郁郁葱葱。一路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马头棒的传说、送梨分家产、许仙与白蛇相会、帆布水车等景观随处可见……这才是水乡该有的样子。
“许仙与白蛇相会”雕塑
经过30分钟的船程,你还会意犹未尽。上岸后,沿路向北步行,可到达油店、冯梦龙故居、冯梦龙纪念馆和冯梦龙书院。
冯梦龙的小说《卖油妇》曾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卖油妇的榨油坊也以此为蓝本,还原了传统的榨油工艺,重现了小说中的场景。闻着纯正的菜籽油香味,体验着古老的榨油方法,我的思绪立刻回到了过去……
油坊内部
卖油商油坊外观
冯梦龙故居前排三间房,东边为厨房,中间为客厅,西边为储藏室。院落东边有一座半亭,为琴房,陈列着古琴。西边还延伸出一小院,院内有一组栩栩如生的儿童骑铁圈雕塑。后排为故居主屋,中间为会客室,东西两间均为客房。
冯梦龙故居外景
冯梦龙故居
冯梦龙纪念馆位于冯梦龙故居西侧,为明清时期江南水乡建筑风格。整个纪念馆设有序厅和四个展厅,从冯梦龙的仕宦生涯、文学成就、吴中渊源、文化研究等方面全面还原了冯梦龙的历史原貌。
序厅将冯梦龙《三言两语》中的“言”穿插其中,形成古今对话的形式;展览一厅以冯梦龙在寿宁县为官时期为展览内容,从清政、勤政、爱民等角度展示冯梦龙在寿宁的政绩;展览二厅以冯梦龙《三言两语》实物书及版画为展览内容,形成明代百姓生活画墙,凸显冯梦龙的文学成就;展览三厅利用苏式建筑圆孔门配合投影技术,展示冯梦龙的《凤留梦》《邯郸记》等戏剧作品,同时勾勒出明代苏州的风土人情,凸显吴地特色;第四展厅集中展示了国内外关于冯梦龙的研究成果以及项城高新区围绕冯梦龙,打造农业、文化、旅游多方面融合发展格局。
冯梦龙纪念馆外景
游客参观冯梦龙纪念馆
冯梦龙书院主要由接待服务中心、三眼书屋、莫寒斋、梦龙书院等组成。“三眼书屋”是集冯梦龙相关书籍收藏、公共阅读、多媒体互动、文物展示等为一体的空间。
冯梦龙书院
“墨寒斋”为刻书体验区,游客可亲身感受明代苏州刻书业的繁荣,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用雕版印刷手工印制冯梦龙的名言佳句、作品插图,作为书签或摆件留存。书院还设有两间教室“梦龙书院”,一间在一楼,可容纳50余人,一间在二楼,可容纳60余人。
《墨寒斋》刻书体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