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遗属自愿交纳1万元押金、尽量不租车办丧事、在遗属家中设立独特的回客礼仪标牌……眼下,文明移风易俗的做法在普吉镇随处可见。
据悉,乐清市6000人誓师大会后,蒲吉镇迅速行动、抓落实,第一时间召开移风易俗推进会,出台押金制、定期检查等一系列新规章制度,并启动由值班组长牵头、殡葬改革办、综合行政执法队配合的殡葬习俗常态化整治模式,倡导文明葬礼。
文明深入人心
“尊敬的各位来宾:为响应乐清市整顿丧葬习俗,破除旧约、旧习惯,请各位来灵堂吊唁亲朋好友,悼念逝者。除直系亲属和工作人员外,不请其他人吃饭!”近日,下侯寨村侯某去世,他家门口摆放的回客礼仪牌,直接告知大家,葬礼从简,不安排餐食。
出殡当天,家属没有租用殡葬车。据蒲岐镇迁俗办工作人员介绍,死者葬于山地,原习俗是出殡当天绕四座城门,家属响应迁俗号召,没有租用殡葬车,而是步行前往送葬。这是蒲岐镇村民倡导殡葬习俗新风尚的一种做法。
蒲岐镇党委书记叶小建说:“树立移风易俗新风气,必须紧密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因此,蒲岐镇非常重视营造社会氛围。”
普吉镇充分利用诉求书、宣传车、广播等媒体,全面宣传殡葬改革政策,让文明葬礼理念深入人心。
截至目前,该镇已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单万余份,在重要道路、节点设立移风易俗大型广告牌,在各行政村宣传栏设立移风易俗主题专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丧亲家属缴纳保证金
7月5日,西门街村一死者家属葬礼结束后,村委会退还了死者家属预交的1万元押金。
今年6月,蒲岐镇出台“保证金”制度,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每个丧亲家庭在办丧事前向村里交1万元保证金。如无违反“五不超”、“五不准”、“五规定”,丧事办完后押金全额退还;如有违反规定,押金全部没收,用于村里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据统计,7月1日以来,全镇已有5户丧亲家庭自愿交纳保证金,严格遵守规定。
普吉镇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年终考核排名靠后的村、社区,除扣除押金外,还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取消所有评奖、授奖资格。
该镇各村实行白婚押金制,行政村之间交叉监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头。各村委会还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
南门街村对按规定办理红白事的每户奖励200元,西门街村则规定,违反婚丧委员会规定的,除没收1万元押金外,还必须打扫村里一周。
截至目前,全镇各村实行“押金”制度以来,尚未发现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有效“遏制”了争吃抢喝之风,大大减轻了群众负担。
蒲岐镇党委委员陈小泉说:“移风易俗、改变习惯需要长期努力、坚持不懈。为了避免运动式做法的弊端,该镇从一开始就建立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
艺术表演促进习俗转变
审视殡葬产品市场
近日,普吉镇整顿殡葬习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普吉市场监管所、普吉综合行政执法中队、普吉边防派出所等,对全镇殡葬用品商店进行了检查整顿。
在华义村,督查人员在一家殡葬用品店内发现鬼钱、纸制“金元宝”等封建迷信殡葬用品,并用一堆塑料花盖住。督查人员当场查获了这些物品,并责令店长立即整改。督查人员还对另外几家违规销售殡葬用品的店铺进行了整改。
“工作人员每日巡查,一旦发现纸人、纸马、鬼钱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立即查处。”该镇殡葬风俗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说,他们还积极向殡葬用品商店发放建议书,下发禁止生产、销售纸人、鬼钱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的告示,营造文明新风。
严把货源市场关
每天上门推销
从过去的隆重葬礼到如今的简朴葬礼,人们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蒲岐镇建立了风俗习惯改变上报制度,每天上报婚丧嫁娶情况。
得知死者家属死亡情况后,村干部、村红白主任协会立即走访死者家属,与他们沟通,做思想工作,严格按标准办事,并发“五不超”“五禁止”“五规定”宣传标语。值班组长带队每天19:00定时巡查,确保文明殡葬之风在蒲岐扎根。
近日,值班组长叶传勇在了解到3户丧亲家庭即将举办葬礼后,便赶赴村里检查丧葬新规执行情况。检查人员在每个地点,检查是否有违反规定的行为,并向群众仔细讲解“五不超”“五不准”“五规定”政策。两户丧亲家庭家属均表示将落实丧葬改革新政策,不收受恩惠、不请客吃饭、不摆丧宴。
有一位遇难者家属最初有些抗拒、不理解,但督查人员耐心劝说,动情调理,得到了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最终仅在遇难者家属门口摆放了一对花篮,撤掉了麻将桌,换成了棋牌桌。
第二天,值班组长陈小泉、徐国连带队再次来到现场宣传,发现现场情况良好,一切都从简,每顿饭就四五张圆桌,十分简朴,没有人们来来往往的喧嚣。
回客礼仪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