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天河卫的钱,陆文举则既出钱又出人力,而且天河卫堤的规模和防洪作用都比苏堤大得多,“明治苏堤”的美名一点也不为过。
在石头村蓬莱村,我拜访了卢冠衡的第六代侄子卢世伟,他是卢家第四子卢文翰的后代。卢世伟走到阁楼,拿出卢冠衡身着官服的珍藏画像给我看,给我拍照。随后,他带我参观了卢冠衡旧居、卢家宗祠和家族祠堂。我问起卢文举捐资修堤的事,卢世伟说:“是真的。”
E 石头村“国宝” 一村两院士
石头村的村民都说村里有一位“国宝”,但奇怪的是,他们的“国宝”不是一个物件,而是一个人。
村干部给笔者看了一张毛主席和陈元等人宴请的黑白照片,照片下有一行字:“1951年11月,在全国政协第一届三次会议后,在怀仁堂与毛泽东主席同席宴请时,毛泽东主席与陈元同桌,向大家介绍说:‘这是陈元先生,博览群书,是我们国家的国宝。’”由此,我知道了村民们不是“胡说八道”,“国宝”是有“毛主席语录”为证的。
陈垣故居在坑塘,我顺着路牌前往参观,石板路上一字排开四栋青砖房屋,陈垣故居是第二栋——一栋面积约60平方米的瓦房。门前挂着一块“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是2002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屋前的空地被辟为小花园,中间矗立着一尊陈垣半身铜像。陈垣故居旁边的一栋两层青砖古屋被辟为陈垣事迹陈列室,陈列陈垣先生生平事迹的图片和文物,供人们参观。
从展出材料得知,陈垣1880年出生于塘下富冈(坑塘)村。少年时随父亲到广州求学,16岁回乡参加新会县试,考中状元。次年又到广州参加乡试,落榜。当他苦读八股文再次备考时,科举已废。此后他边工边学,终成史学家,历任辅仁大学校长、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等职。胡适先生曾言:“近现代中国的世界学者中,王国维、陈垣是首推之人。”民国时期,他被聘为遴选院士的机构——中央研究院第一任审查委员,从此成为一名自然院士。
石头村还有一位院士,叫陈灏柱,出生在石头村茨湾村(里),幼年时在该村读书,后随父亲陈国伦到广州生活、学习。在石头小学的操场上,笔者看到一张墙报,题为《校友风采,励志奋进》。原来,学校里的陈家祠以前是图书馆,陈灏柱曾在此读书,同学们都称他为校友。
陈浩卓从母亲患心血管病起,便立志做一名心血管医生。1949年毕业于中正医学院,从医后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治。20世纪60年代,他成功地运用“侵入性诊治”治疗了奎尼丁引起的窦性心律失常。前后又在国内外率先引进左心室导管检查、选择性染料、氢稀释曲线测定等心血管疾病诊治新技术,成为我国心血管病诊治的权威,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1997年,陈浩卓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由于石头村先后出过陈元、陈浩卓两位院士,有“一村双院士”之美誉。
F 参观宜山抗日狙击战旧战场
石头村内有一个自然村——宜山村,全村300余口人,海外同胞700余人。70年前,宜山村是抗日战场,新会军民在这里与日寇浴血奋战。
宜山村位于江门以北约10公里处,村后有三座山相连,因形似宝座而得名宜山。宜山俯瞰通井河和江沙公路,军事位置十分重要。日军进攻江门前,新会县县长兼第五游击纵队司令员李五子专门派遣县自卫队罗文峰大队驻守于此。
1939年3月29日凌晨,日本华南派遣军重久旅团2000余人乘坐数艘军舰抵达北街江畔,并分别在北街海关码头、外海清澜、白石渡口、洲军码头四个地点登陆,向江门发起进攻。
登陆周军码头的日军400余人经过新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