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1903年8月生,陕西省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人,国民党高级将领。
抗日战争期间,他参加了几乎所有重大战役,包括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等,战功卓著,被盟军观察组誉为“中国最能干的将领”。
1947年5月16日,张灵甫率领的国军第74师在孟良崮战役中惨败,他本人也被华野军击毙,年仅44岁。
孟良崮战役是粟裕军事才能极致展现的代表作,我军一举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从根本上扭转了华东局势。
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共中央为张灵甫儿子张居里颁发抗日纪念奖章,对这位抗日著名将领的功绩给予了肯定。
2013年,在西安市长安区南郊秦岭脚下的东大村修建了张灵甫陵墓,整个陵墓占地近两亩,耗资60万元。
张灵甫新立的墓碑上,悬挂着他与原配夫人幸琼英的合影,并刻有“张灵甫将军与幸琼英夫人合葬墓”字样。
刑凤英是张灵甫的第一任妻子,两人的婚姻是旧时代纯粹的包办婚姻,婚后两人感情不和,关系名存实亡。
其实,东大村的墓地只是一座衣冠冢,里面埋着的是从张灵甫殉国地山东孟良崮挖出的一把黄土。
消息传出后,引发舆论热议。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张灵甫虽然在抗日战争中立下功劳,但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疯狂反共、大肆屠杀解放区人民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尊重他的历史功绩,并不意味着抹杀他的历史错误,这位饱受争议的国民党将领绝不能被无限制地神化。
张灵甫墓碑上的“孟良崮枕上悲声”、“报国四十四年”等铭文无疑把他塑造成了一位志向未竟的悲剧英雄。那么,在孟良崮击杀他的陈毅、粟裕将军的下场如何?当时在战场上牺牲的无数华野将士又如何?
重庆晚报记者直言,“不管怎样,都不应该给遇难的国民党将领修建豪华陵墓!”
一些言辞刻薄的人甚至认为,为张灵甫建公园、立纪念碑,会让粟裕将军不能安息,并批评东大村此举是“国民党反攻”和“民国复辟”。
支持者主要认为,东大村修建墓地只是为了带动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没必要上升到历史的高度。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国现在已经对国民党在抗战前线的历史贡献做出了正确的评价,在张灵甫陵墓问题上也应该给予宽容和理解。
尽管舆论褒贬不一,但迫于压力,东大村将原立在村子南侧的刻有“张灵甫将军故居”字样的大石头搬走,并将石碑上的“张灵甫将军墓地”七个大字改为“东大村墓地”。
本以为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可2016年,这座墓地又再次陷入动乱。
2016年9月20日上午10时许,有人潜入东大村墓地,用红漆在张灵甫的墓碑上写下八个大字:“弑妻恶人,人民罪人”。
“杀妻恶人”指的是民国时期轰动一时的张灵甫杀妻案。
1933年,张灵甫任胡宗南部团长时,在四川广元与第二任妻子吴海兰结婚。
后来他随部队参战,因听信吴海兰出轨的谣言,回家后开枪打死了妻子,连尸体都来不及埋葬,就匆匆返回部队。
吴海兰兄悲痛万分,将张灵甫分别向军事法院和地方法院提起诉讼。
这是一起证据确凿的命案,当地报纸也广泛报道,但吴海兰的家人却无处求助。
作为中央军的“圣弟子”,地方朝廷自然不敢得罪张灵甫,加上中央军庇护他,所以就连军事朝廷对他也束手无策。
最终,绝望的吴家人通过西安妇女协会联系到了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并让于凤至向宋美龄上诉。
当时国民党正倡导新生活运动,提倡改造社会道德,军官杀害妻子不仅严重违反国法和军纪,更是世俗道德所不能接受的。
在社会压力之下,蒋介石下令将张灵甫送往南京军事法庭审判,后判处其有期徒刑十年。
但刑满释放还不到一年,他就被释放了,可见国民党的法律是无效的。
2016年用红漆毁掉墓碑的人是一名曾在加拿大居住的华人,他公开宣称自己的行为并非因为与张灵甫有任何私人恩怨,而只是为了引起大家对历史的反思和讨论。
随后,东大村村民默默地把红漆清理干净。
如今,张灵甫的墓地已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线,看上去与一座普通的农村墓地没什么区别。墓地后面有一栋两层楼房,用来存放逝去村民的骨灰。
每逢清明节、抗日纪念日,游客们都会特意来到张灵甫墓前献上一束鲜花,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