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阵地上人头攒动、主题党日丰富多彩、社区“大党委”落实民生实事……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蓬江区用好本地红色阵地、主题党日、社区大党委、服务群众经费等党建资源,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民生办实事,让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让党的利益深入人心。
红门面成为热门“历史学习打卡点”
“1958年7月3日,天气很热,周总理驱车到江门,再乘摩托艇沿西江北行,10点左右到达周郡码头。上岸后,他立即展开调研,走进粮食加工厂……”今年,周郡村的导游李尚已经把这个故事背得滚瓜烂熟,有时一天要讲好几遍。“虽然很累,但我还是希望让更多人知道周总理在周郡的历史。”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蓬江区深挖本地红色资源,打造精品红色教育线路,开展“千名党员重走红色之路”“红色蓬江行——青苹果小记者读书体验之旅”“走过百年老街——探寻红色印记”等系列活动。周军码头、陈垣故居、李少史纪念馆、三宝村、松岭村等红色地点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热门“打卡点”。截至目前,蓬江区各红色教育点共接待党员群众17万余人次。
党员群众到红色前线学习
今年4月初,陈垣故居迎来了一批小记者。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充满书香的院落,观看图片展,欣赏陈垣先生的书法,听讲、写字、做笔记。“陈爷爷也是我们的‘国宝’,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当一名院士。”孩子们纷纷说道。
除了参观、看望,各级党组织还把党课搬进红色前线,让党员边听边看,亲身“体验”党的历史。“石秀荣、黄薇、邓秋芭是松岭村曾经投身抗战的铿锵玫瑰,也是千千万万朴实的中国妇女中的一员……”在松岭村革命历史展览馆,老党员黄玉堂正在给杜阮镇来访的党员干部讲述松岭村的红色故事。据了解,今年松岭村共接待党员干部参观学习94批,共计2300余人次。
各级党组织把党课带进红色战线
此外,各种视频拍摄、文艺演出也让红色战线不断“升温”。73岁的邓国勤爷爷是周总理视察周军的亲历者,曾受邀协助拍摄纪录片《重温总理的路》。“周军小学特意邀请我到现场,让我从当年的细节入手,指导拍摄。我带着他们从码头到翠林村,从鱼塘到实验田,一一拍摄。”邓爷爷说。
区委组织部还推出H5原创动画页面《建党一百周年蓬江红色阵地线上互动打卡》,让党员群众在手机登录页面即可在线打卡蓬江红色阵地。动画页面选取周俊码头、陈垣故居、三宝村、龚长荣故居、李少史事迹陈列馆等五个红色教育基地作为场景,党员群众在江门党建工作两大“代言人”“绿枣”“红枣”的带领下,逐一在线打卡五大红色阵地。上线一周多以来,点击量已突破10万次。
主题党日成为党史学习教育“法定假日”
“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什么?”“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今年5月,市生态环境局蓬江分局举办了党史知识竞赛。“这个月我们把党史知识竞赛作为我们支部党日活动的主题,大家参与热情很高。”该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蓬江区各级党组织把主题党日定为党史学习教育“法定假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新”、更有底气。
“这是我第一次过主题党日,除了上课,还能真正体验红军长征的使命。”老党员说。5月7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支部为老党员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除了邀请退役老兵为大家讲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亲身经历外,还精心设置了三项红军长征体验任务,分别是走长征路、打游击战、做红军饭。活动中,全体党员穿上红军服,列队行进,扛起枪弹药,举起红旗,在教官的带领下体验红军长征。 “真的不容易,我刚刚经历了飞越泸定桥的任务,从升旗到过桥都费了好大的力气。当时红军飞越泸定桥的真实场景,比我现在经历的任务要艰难危险千百倍,还要冒着枪林弹雨,难度可想而知。”活动结束后,支部党员黄进表达了这样的感慨。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退役军人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大党委”成办实事“好帮手”
“社区能告诉我一下最新的优惠政策吗?”近日,白沙街道胜利社区老党员文叔叔总会来社区咨询。文叔叔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复员军人,对复员军人的政策了解并不深入,有时还会因为对政策的理解不同而与他人发生争吵。为此,胜利社区将文叔叔的“微愿望”列入了《社区居民需求清单》。通过《区内党组织服务清单》,“大党委”成员单位区司法局、社区共建单位广东邦能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主动认领这份“微愿望”,组织党员律师和工作人员上门讲解相关政策法规,对文叔叔的疑惑一一解答。
区司法局、广东邦能律师事务所党员律师到文叔家讲解政策法规。
社区是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每天都会接到很多诉求,遇到一些社区单独难以解决的问题。自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蓬江区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机制优势,在基层解决群众忧患,让“大党委”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好帮手。
今年5月,环市街道群星社区与“大党委”成员单位江门市晶辉电器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微愿望”公益活动。“前几次家访中,我们了解到曹园里朱阿姨家的电饭锅坏了,希望换一个新的。”社区党委书记石丽娜说,“朱阿姨没有孩子,多年前患过中风,导致行动不便,需要长期服药。为此,我们主动联系晶辉公司党支部,希望帮助朱阿姨实现梦想。”当社区党支部书记和晶辉公司党支部书记将“微愿望”送到朱阿姨家时,朱阿姨说:“谢谢大家的爱心帮助,让我感觉很温暖。”
“小资金”发挥服务群众“大作用”
“以前,群众一些急需解决、忧心忡忡的民生问题,由于资金预算等限制,往往难以得到解决。有了民生服务专项资金,我们社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支持就更大了。”美景社区党委书记谢洁文说。
近日,家住美景里的廖女士向社区反映,楼上租客长期无人居住,阳台积水导致蚊虫滋生。租客家中一棵榕树将公共下水管扎破,导致一楼门口长期滴水。社区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派出所、应急办,在租客见证下破门而入,移走榕树,清理阳台积水及垃圾,并使用服务群众专项资金更换门锁、修缮楼道。
这是蓬江区基层党组织利用服务群众专项资金为群众解忧解难、落实“我为民办实事”政策的一个小小例子。
今年初,塘下镇石角村村民就对大湾垃圾站提出投诉,“墙面经常被垃圾铲砸到,破损严重,垃圾站收存效果不理想,污水四处流淌,恶臭难闻。”
村党支部立即行动起来。“我们开会研究讨论了这个问题,并将解决方案提交党员代表大会审议,最终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利用党组织服务经费对垃圾站围墙进行升级改造。”村党支部书记茹秀艳说。此次升级改造共投入党组织服务经费1.95万元,将垃圾站改造成长6米、宽8米的围墙,并修建了一个小平台,方便铲车运走垃圾。同时安排保洁人员每天对垃圾站周边进行清扫。改造后,村民们纷纷鼓掌。
石角村大湾垃圾站升级改造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