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981年的徐州龟山,挖掘过程中,人们偶然揭示了一座宏伟的古墓。经过一番考古发掘,专家们确认,这竟然是座汉代的楚王陵墓。
该墓出土的刘注龟钮铜印表明墓主身份为刘注。事实上,龟山汉墓是西汉第六代楚王刘注及其妻子的合葬之地。南边是楚王刘注的墓穴,北边则是其夫人的安息之所。两座墓穴均采用横穴崖洞式结构,墓口位于龟山西麓,形状如喇叭,设有南北两个墓道,墓室系人工开凿而成。墓葬东西长度为83米,南北最宽处达到33米,占地面积超过700平方米,几乎将整个山体内部掏空。这处墓地拥有15间布局合理、主次分明的墓室,其中包含了卧室、客厅、马厩和厨房等设施,井然有序,宛如一座地下的宫殿。南北甬道平行延伸,每条甬道长度均为56米,其开凿的精准度之高,中线偏差仅5毫米,相当于1/10000的精度。南北甬道之间相隔19米,夹角仅为20秒,误差更是小到1/16000。每条甬道均由26块重量在6至7吨之间的塞石严密封闭。
龟山汉墓至今有许多不解之谜,因此被称为“东方金字塔”。
1.工精度之谜

南北向的两条隧道,每条隧道长度为56米,高度为1.78米,宽度为1.06米,从中线向两侧的开凿误差不超过5毫米。隧道两侧的墙壁经过打磨,光滑如镜,其精度达到了1/10000。两条隧道之间的距离为19米,夹角为20度,误差仅为1/16000。若将这两条隧道向西无限延伸,它们的交点将落在1000公里之外的西安,这标志着目前世界上开凿精度最高的隧道。甬道两侧地下设有水道,这些水道从墓室延伸至墓外。甬道内部地面设计为内高外低,高度差达到527毫米,形成了一个千分之一坡度的倾斜面。墓室中的积水正是通过这些水道被有效排出,流入地下岩石的裂缝之中,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个周全的排水体系。
需明白这两条隧道在山脉中系由一锤一斧亲手凿成,并无任何坐标可供参考;即便在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今,要凿出如此高精度隧道亦非易事。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山体深处还有另一条与之完全平行的隧道,这两条隧道的平行度之精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简直难以置信。
2.崖洞墓开凿之谜

龟山汉墓是一座典型的崖洞墓,其由十五间墓室和两条甬道组成,总面积超过700平方米,容积更是达到了2600多立方,几乎将整个山体掏空。在半山腰开凿石块建造墓室,其建筑之神奇,可与埃及金字塔堆砌而成的墓穴相媲美。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权威部门的勘察,发现刘注墓的原棺室顶部正对龟山的最高点。这不禁让我们心生疑问,龟山汉墓的建造者究竟运用了何种勘探手段来了解龟山的地质构造?又是如何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在两千多年前,古代的测量工具极其简陋,工匠们全在坚硬的岩石上劳作,且工艺精湛,结构独到,他们究竟是如何完成这一宏伟工程,并实现令人难以置信的精确度呢?
3.星宿分布图之谜

刘夫人墓室的前厅、棺室以及石柱上各处都刻有乳头状的石块,这些石块的分布并不规则,显然并非仅为工艺装饰。人们对其含义一无所知。有人猜测它们可能代表着灯具,也有人认为它们象征着楚王刘注头顶的星辰,然而,仔细推敲后,这些解释都无法自洽。
4.塞石之谜

南甬道被26块巨石封堵,这些巨石分为上下两层,每层各有13块,每块重量介于6至7吨之间,且石块之间的缝隙极为严密。这些巨石被用来填充甬道,以防止盗墓行为的发生。经过专家的考证,汉墓的甬道位于龟山半山腰的位置,而这些塞石的材质并非龟山本地石料,而是来自其他地方。那么,这些塞石究竟是从何而来呢?两千多年前,生产力水平极为有限,那时的工匠究竟是如何将重量超过数吨的巨型物体,即所谓的“巨无霸”,成功搬运至甬道之中?更令人称奇的是,他们还需将这庞然大物分作两层,且叠放得既紧密又稳固。
1992年,工作人员运用先进的机械设备,着手将南部甬道中的塞石移出墓穴,却意外地发现,甬道内上下两层的塞石缝隙极其紧密,两层巨大的石块之间甚至无法容纳一枚五分硬币。利用现代吊装技术,他们成功拽出了南甬道中的26块塞石,这一过程竟然耗费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
5.刘注前殿未解之谜

刘氏所注的前殿坐落在整个墓地的核心区域,它不仅是十五间墓室中体积最为庞大的,占地面积更是达到了68.91平方米。这座大殿象征着楚王在世时处理政务、接待宾客的场所。殿中那根高耸且粗壮的擎天石柱,正位于南北甬道的中轴线上,其设计之精巧令人称奇。然而,人们对这根石柱是否纯属巧合而存在疑问。
6.壸门之谜

经过专家的深入研究,推断楚王夫人之葬当在楚王之葬之后三四年光景,然而楚王与夫人的陵墓却是在同一时期被挖掘的。在两座墓室之间原本设有一扇门,然而并未开启,直至楚王夫人入土为安,工匠们方才开启此门以寻楚王。那些技艺高超的工匠将两座墓室的设计与施工技艺打磨得无懈可击,然而在此处却留下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疑团。此处为五个墓室中独一无二的非规则通道,楚王一侧门户较小,而夫人一侧则宽敞许多,导致整个通道呈现出不规则的曲尺形状。有人推测,这或许是在寻找夫君时方位出错,挖掘至中途方才纠正。然而,在总计十五间墓室中,除却此一过道,其余部分并未出现误凿现象,而这一误凿恰好发生在仅有两米厚度的墙壁上,不禁令人产生疑问。
7.崖壁画之谜

楚王陵墓北壁上清晰可见一尊真人尺寸的轮廓,此人身着汉代服饰,头戴高冠,宽带束腰,正以拱手之姿迎接宾客,此形象被称作“楚王迎宾”。这一形象的形成是在墓室对外开放之后逐渐显现的。有人猜测这可能是由于长期渗水所致,然而,影子周围并未发现任何渗水的迹象,这成为了龟山汉墓最为引人入胜的谜团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