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家港陵塔官方网站-太仓公墓浏河墓区-浏家港陵园-浏河公墓价格-浏河墓地价格-浏河公墓一览表-浏河陵塔公墓-浏河壁葬墓区

    墓园地址:浏家港三里村

    官方热线: 021-55381115

    24小时热线:187-0194559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021-55381115, 187-0194559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浏家港陵塔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于齐白石故居前遐思,探寻艺术大师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8-13 18 浏览: 23

卫建民

早年间,我在北京西城北篦子胡同生活过一段日子。那地方是单位分的家属楼,属于机关所有。二十多年前,这片区域要搞“开发”,于是我们搬离了原来的家。搬走之后,我就变成了拥有个人房产的居民。

二十余年间,我亲眼目睹了此地发生的巨大变迁。具体来说,以西单北大街到太平桥大街,从丰盛胡同至辟才胡同这一片区域,几乎全部被拆除,重新建造了一些住宅楼以及与金融街相连的办公建筑。在这片土地价值极高的地方,如今仅存一座普通的、破败的四合院,那就是齐白石故居

齐白石居住的跨车胡同13号,原先并不引人注目,那里只是个普普通通的灰扑扑小院落;随着建设热潮的平息,它依然稳固地矗立在那里,仿佛毫不动摇;如今,老北京人路过此地,常会从齐宅这个参照点,朦胧地联想到西城往昔的景致,追忆往日时光。

某个春日的午后,我到楼下走走,瞅见一位脊背弯曲的老者,正慢悠悠地向西边挪动。我栖身于齐白石故居东面,与故居相隔六百米远。我尾随老者,见他抵达故居主入口,吃力地坐下,面朝南边,满足地阖上双眼,享受着春日和煦的阳光。我没去惊扰老者,就在故居附近踱步,瞅见门口的杨树抽出了嫩芽,洁白的杨絮随风轻轻飞舞。故居北面另有一棵柳树,还有一棵槐树。院墙南边,园丁们种了一片竹子,现在竹子已经长得很高,把院墙都挡住了。我清楚,齐白石在北京有两处住所,除了跨车胡同的这个,北边雨儿胡同也有一个。雨儿胡同的房子,是1955年政府赠予他的,但他居住不到一年就搬回了西城的这处老宅,没过多久便在这里与世长辞。可能还是对跨车胡同这处房子更有感情。

二十多年前,我初次探访时,见到一排明亮的北房,便知晓齐家尚有后人居住,白石先生当时已是国际知名人士,西城区得以保存这一处无可替代、无法仿制、极具象征意义的文化古迹,近年来,北京市在规划蓝图中强调,要维护首都的独特风貌,齐白石先生这位坚持在此的“钉子户”继续存在,实属恰当。

三十年前,我阅读了张次溪记录的《白石老人自述》。那时,我住在西长安街的南边,住所的东面有首都电影院,西面有长安大戏院,周围还保留着老北京的样子。我很快读完了这本小册子,了解了这位从北方来的前辈、绘画领域的杰出人物一生坚持不懈的努力。记录的文字保持着讲述者的口吻,仿佛在聆听齐白石的讲话。我想,如果用湘潭的方言来朗读,这本小册子的特点会更加突出。张次溪是齐的弟子,他还撰写了《天桥志》,后来将书名改为《人民首都的天桥》刊行。那些年长的文化人士,都明白个人经历的文字应该怎样表述。他必定在部分词句上进行了修饰,但整本书仍维持了对话的语气。

出身贫寒的子弟,想要活到成年,在社会上获得成功,极其不容易。我来自一个贫穷的家庭,到了晚年总算获得了一些名气。这是自述的起始语句。此刻,齐71岁,已经声名显赫,但他讲述自己的成就,始终不忘自己的贫苦背景。我阅读了他至88岁的人生记录,至今仍然难以忘怀的,是他那朴实无华,对家人朋友的真挚情感。齐最敬爱他的祖母。有一幅《牧童》的画作,落款为“祖母闻铃心始欢”,描绘的是他少年时代的经历。他小时候常去放牛,祖母更担心他走失而不怕牛跑掉,因此在他腰间挂了个铃铛。他出门放牛时,祖母总在家门口等待,只要听到铃铛声响,便知道孙子在外玩耍安全,这才转身回去。齐曾刻一方名为“甑屋”的印章,若非齐亲自解释,旁人很难明白其寓意。齐针对这枚“甑屋”印章解释道:

余年少时爱写毛笔字,祖母曾叹气说:你这么爱读书,真可惜投错了胎。俗话说:三天刮风,四天下雨,哪有文章在锅里炖?以后没米下锅,我的儿啊怎么办!到二十多岁时,总算赚到钱买了柴米,祖母笑着说:没想到今天锅里炖的是我的孙儿的画!如今匆匆年岁已到六十一,客居京城,靠卖画养活自己,常常把画挂在四壁上,因此给这屋子取名“甑屋”,还是用画画来维持晚年生活。痛心祖母已经不能与我同桌吃饭了!

齐在故乡期间,靠为他人作画获得的收入来购买粮食维持生计,祖母曾说过那样一番话;他来到北京后继续从事绘画创作,始终不忘根本,用一枚印章将孙儿对祖母的深厚情感与祖孙之间的情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齐白石六十岁以后才声名鹊起。他本人曾作诗道:“世人已知我两鬓斑。”王闿运欣赏他的画作,却讥讽他的诗作属于“薛蟠风格”。陈师曾发掘了他作品的内涵,将画作带到东瀛展出,顿时引起轰动。齐白石在自传中多次提及:“若无师曾扶持,我的艺术声誉绝不会有此成就。”他还表示:“自从作品在东瀛亮相后,许多西洋人士专程来京求购他的画作。”琉璃厂的那些收藏家,都争相请我作画,打算用来转手获利。许多只图体面的人,也纷纷上门要我画。从那时起,我卖画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这全都得益于师曾的鼎力相助,我永远记在心里。”齐虽然声名远扬,却从未把画画当作什么艺术追求。他谈到自己的计划时表示,没有其他想法,只想画画,刻刻图章,依靠这双辛苦的手,攒下两三千两银子,拿回家乡,足够维持一生的生计,便感到非常满足。

我阅读胡佩衡的《齐白石画法与欣赏》,学习了白石先生的独特绘画技巧,胡书中分析了书法与齐白石用笔的关联,其中提到齐白石能够用单笔勾勒出兼具肉质与骨感的螃蟹腿,徐悲鸿精炼地总结了齐白石的艺术特点,称其作品“宏观世界,微观入妙”,是的,在他挥洒自如的花鸟画中,我们常能发现几只“嗡嗡”飞舞的蜜蜂,它们纤薄的翅膀正快速扇动。致广大而尽精微,是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

太阳朝西边移动,我在老屋附近徘徊,脑海里始终是《白石老人自述》的内容。以齐白石故居为界,我能够不断见证一个乡野之人在京城的非凡经历,仿佛另一个来自湖南的乡下人沈从文,凭借百折不挠的努力,成长为著名的文化名人!路西属于金融区,摩天楼宇构成钢铁森林,巨额资金日夜不息地流转;高耸入云的玻璃楼里,众多职场新锐盯着瞬息万变的数字图表,内心随之剧烈波动。我每天目睹,这些逐梦的年轻人急匆匆从地铁站出来,又急匆匆进入完全由玻璃墙面构成的建筑群。走到老宅门前,那位老人已不在那里。

岁月流转,文明进程不会停歇,齐白石故居,这位杰出画家的素雅四合院,将和他的创作一样永恒,稳固,不迁!似庞大的铁栓,恒久矗立在北京西部。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021-55381115
24小时咨询热线:1870194559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021-55381115

187-0194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