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0日上午,莘县十八里铺镇郝楼村村民在搭建蔬菜大棚时,挖出一座古墓,里面有三口棺材。据县文物管理处介绍,这是一座距今400多年的明代古墓。古墓出土的墓志铭记载了墓主人的身份:古墓的男主人叫郝若用,两位女主人一个姓蒋,是郝若用“妻”,明朝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蒋侗的孙女;另一个女主人叫丁氏,是郝若用的第二任妻子。蒋氏尸体保存完好,犹如活人……明代女尸光鲜亮丽,犹如活人。 24日上午,在深县十八里铺镇郝楼村西北一处尚未完工的蔬菜大棚内,村民郝姓村民指着一块距地面一米深的空地说:“当时在这里发现了古墓。”他拿起一块木头,“这是挖出来的棺材板。”
其他村民对来访者似乎心存戒心,只表示知道此事,但不愿透露是谁建的蔬菜大棚。一位了解情况的村民说,当得知村里挖出一座古墓后,村民们纷纷赶去看古墓是什么样子。“我们去的时候,古墓里的棺材都被挖出来了,味道很难闻。我们还看到了一具女尸,看上去像活人,牙齿完好无损。”
明代古墓女尸(资料图)
“村里人都说,当年打桩建大棚时,挖出了这座古墓,里面有三个棺材,但没人知道这是谁的祖墓。后来,大家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郝’字,这很可能就是郝家的祖墓,附近的村子里也有他的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说。
他们看到古墓后又惊又怒,听说郝家祖墓被发现后,几位郝家后人与深县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赶到了现场,当时,三口棺材已经下葬。
“再次发掘古墓后,我们发现最西边的棺材板已经全部散落,里面只有几根骨头。中间的棺材顶部也塌陷了,里面只有几根骨头。最后一口棺材的盖子有一个洞,棺材外面有一块墓碑,上面写着《蒋内俊墓志铭》:‘蒋内俊,石光永夫人,郝友深国子弟,字若勇’,‘光绪二十三年七月十五日生,光绪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七日卒,享年二十五岁’。我们确定,这里就是郝家祖墓。”郝氏后人郝野说。
据郝家其他几位后人介绍,郝家墓地位于莘县烟店镇马寨村。在明代,郝家是当地的望族,其祖先在明嘉靖、万历年间都做过官,在莘县志和郝家族谱中都有详细记载。除郝若勇夫妇墓外,其他祖墓均已发现。“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这座墓,一直没找到,没想到这次找到了,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非常惊讶。可到了现场,看到墓葬已被毁,我们非常愤怒。”
墓碑
郝家后人称,郝若勇和丁氏的棺材都搬过了,但蒋氏的棺材一直没动过。21日凌晨开棺后,只见尸体,没有发现其他陪葬品。蒋氏墓志铭写道:“您生于武阳富贵之家,曾祖父名如龙,封为兵部尚书,祖父为兵部尚书、太子太傅,字董,谥号恭襄公。”“您是蒋董的孙女,怎么会没有陪葬品?我们怀疑这些东西是被偷的。”
400年不朽,得益于棺材的设计 深县文物管理处处长李红兵说,这座古墓是文物,有研究价值。他们到达现场后,再次将古墓挖开,清理干净,发现姜氏棺材已经受损,棺内尸体部分虽然已经发黑,但遗体面貌和体毛仍依稀可见。她头上缠着布,身上盖着一条花纹缎子被子,被子的棉絮看上去就像全新的棉花。“我们觉得很可惜,如果棺材没被打开,里面的尸体肯定完好无损,这对研究古人体结构很有价值。”
“江泽民遗体在地下埋葬400多年,至今仍长存不朽,这得归功于棺木结构设计的巧妙。”李红兵介绍,江泽民的棺木安放在用厚厚的石灰浆浇铸的墓室中,石灰层厚约10厘米,密封性很好。
蒋家棺材长约196厘米,宽约54厘米,为双层松木棺材,外形美观,漆色鲜艳,棺内有浓郁的药材气味。外棺和内棺上各有一层厚约4厘米的松香层,棺材之间还有一层厚约12厘米的松香层。棺材内放置了长约20厘米的木炭,木炭用棉花包裹。女主人躺在一块刻有七星图案的底板上。底板与内棺之间有5厘米厚的夹层,夹层中还装有大量的炭灰、红枣、粮食、朱砂、古钱币等。
陵墓室内设计
“从江泽民的棺木上,我们可以看出她不是普通家庭出身的女子。”李红兵说。
如发现古墓,应立即联系文物部门。李红兵表示,墓葬已被破坏,留在原地不安全,但县文物所设施有限,没有研究单位可以接手。经与墓主人后人商议,三具棺材于21日与附近的郝若勇长子郝业俊墓合葬。此外,蒋氏墓志也计划收录在《深县墓志汇编》中。
“村民发现古墓后,应及时与文化馆联系,私挖古墓是违法、不道德的行为,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此事。至于古墓内是否还有其他陪葬品,公安机关还需要进一步调查。我们也将继续调查此事。”李红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