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宾馆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并州路开业。当时并州路从五一广场到大营盘(路西)一带,有金阳宾馆、省手工业管理局、红旗剧场(现黄牛)、省地质局、山西人民出版社(省出版局)、并西商场(现金刚宾馆)、省机械厅(南院至今仍为办公楼,北院为民国时期的一长条二层建筑,为原日本驻山西宪兵特别高科技部办公旧址,现已拆除)、省物资局、省煤炭局、海军电子工程学校(现昆仑峪)。并州路以东,从广场到桥东街,到原并州剧场(现中正天街北)一带,全是贫民窟。当时住在路西边政府大院里的孩子,不屑和路东边的孩子一起玩。
除日本宪兵大楼外,马路西侧的所有建筑都是苏联援建的,质量非常好。比如省出版局办公楼,现在还在使用,两年前北京金兆装饰公司租下后,在外墙用了很多后现代的材料装饰,成为新的地标建筑。五一广场东侧的一栋三层原省家电公司大楼,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由于迎泽街拓宽,大楼的南半部需要拆除。人工拆除已经不可能,就叫来六十三军的坦克轰击了十几发炮弹,才把这一半拆了下来。现在大楼的南半部还在,也就是向阳阳堂等人居住的那栋楼。
金阳饭店是市饮食公司开办的国营饭店,一楼是大餐厅,没有包房,二、三、四楼是酒店客房,是当时太原最好的饭店。饭店没有菜单,进门柜台后面有一块大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四五十个冷热菜品。食客们自购票券,自行取餐。头等大事当然是炸猪肉了。八寸的白色平盘上,衬托着金灿灿的铜钱大小的肉片,配上玉兰片、木耳、大葱,吃起来香喷喷、软嫩可口。肉汁躺在盘底,看上去是油,其实是黑红相间的香汁。吃完肉片,再配上一碗糙米(那时没有好米),香喷喷的。
那时我在青年路小学上学,放学后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小伙伴们步行半个小时到金阳宾馆玩。我们先在大厅门口偷偷往里看,趁服务员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进大厅,绕着桌子走,看人吃饭。炒肉的香味真是诱人。看完饭,我就到楼后捡烟盒。我经常在这里捡到牡丹等好烟盒,折成锭带回学校,和同学们争抢烟盒。其他同学手里拿着的往往是金叶大冠等劣质烟盒,远不如我们的烟盒威风。
饭馆北侧有外卖店,卖二两粮票八分钱的大饼子,一两粮票四分钱的小饼子。家里来客人,大人往往给两斤粮票几分钱,买五个大饼子、五个小饼子,配粥招待客人,这已经是最高规格了。饭馆南侧是自行车棚改建的小吃店,卖一角钱一碗的片汤,四分钱的小饼子(桃园二巷西口的丽海酒店外卖店至今还有此款式的小饼子卖)。记得一盘炸肉排四两分钱,2014年金阳酒店还没拆迁的时候,我去那里吃过一顿饭,那时一盘金牌炸肉排已经涨到88元了。 味道还行,但远没有端上来时香气四溢的效果。70年代,一碗双人汤圆、两两蒸饺、一个帽子壳、两分钱的自行车停车票,一共才一块钱。现在一整套要50块钱,可见物价涨了多少。省钱也没意义,赶紧花掉吧。
90年代初,金阳宾馆首创面宴,成为各省市接待国家领导人的必备菜肴。记得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德生来太原时,中午我陪老人在金阳宾馆吃面宴,一共端上了20多种面条,老人边吃边打嗝。下午回到迎泽宾馆,老人拒绝吃晚饭,第二天早上也不去吃早饭,说是吃得太饱了。
90年代,山西军矿红火,晋阳宾馆在后面加盖了二楼,建起了豪华的晋阳梦舞厅。在煤矿工作的军人最喜欢到晋阳宾馆请客,吃饱喝足之后就到舞厅听歌跳舞,有时还比拼财富,点歌一次,点歌费能涨到1.8万元。当时留香帝王宫、并州路晋阳梦、钟楼街赛利斯、新建路天龙舞厅并称为太原夜总会四大支柱,如今已不见踪影,现在的年轻人常去的就是蓝黛、名仕汇、迈阿密、奥斯卡新四大支柱。这些地方在70年代都是菜地。
太原卧龙山墓园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