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5点,随州叶家山曾国墓群M107、M28、M126三座大墓群二楼文物全部向媒体开放。除已出土但仍在原地的铜鼎、鬲外,除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及壶、壶等礼器外,还有大量矛、盾、匕首等古代冷兵器。埋藏在地下3000多年的戟被重新发现。这些古代兵器大部分陈列在礼器周围,也有一些散落在二楼平台周围。所有武器均为青铜色,保存完好。
坟墓的主人很可能是一位军事指挥官或者热爱武器的贵族。
站在M126号墓顶,记者看到文物工作人员不断挖掘周围的土壤,露出了每件精美兵器的真面目。这些武器只有正面有金属部分,背面没有发现木柄。
据随州市博物馆张项介绍,从这些兵器来看,至少可以从侧面判断M126墓的主人曾是曾国武将,或者曾是曾国贵族。喜欢武器。
M28号墓中,除了东侧二层平台上散落的枪、矛、戟外,二层平台周围还有十面青铜盾牌,左侧还有两个明显的战车车轮坟墓的一侧。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总负责人黄逢春表示,M28墓的主人极有可能是曾国的军事指挥官或高级武官。
相邻的M107墓比M28小很多,但墓内也有不少青铜兵器。据说,在叶家山曾国墓葬的考古发掘中,除了进一步挖掘墓主人的棺材外,各墓葬中陪葬品的发掘和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黄逢春说:“出土的这组标准器物,特别是不同纹饰的漆木器的发现,对于西周早期漆木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叶家山三个马坑或将整体“搬迁”
预计叶家山墓地三个较大的马坑将被整体发掘,转入室内保护或实验室微发掘。随州市博物馆一位文物专家表示,本次发掘的7个马坑中,有3个规模较大。最大的一具包含10匹成年马的骨骼,另外两具包含8匹马的骨骼。为保护文物,同时充分发挥其较高的观赏价值和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功能,该市初步制定了对马坑马骨与周围土体一起拆除搬迁的计划,并将其放入博物馆进行修复和保护。 ,以后甚至可以考虑开设专门的展厅。
整个马坑搬迁技术上是否可行?记者采访了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方勤说,马坑的保护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采样鉴定后用土回填保护,重新开放前仍需研究;二是马坑的保护。另一种是将马坑连同周围的土一起抬起。移至室内保护和研究,如九连墩车马坑已移至省博物馆供游人参观。
三年前,农民宋义申用铁锹挖,挖出了奇迹。
随州曾国墓考古发掘取得巨大成功。这时,我们不禁想起了奇迹的发现者——普通农民宋以申。老宋这几天很忙。他要照料田里的庄稼,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 2010年12月28日上午,他把这个重大发现的故事讲了一百多次。
老宋说,当天上午11点左右,他背着铲子,跟着一台农田水利建设挖掘机,帮助挖掘机操作工工作。
就在挖掘机挖进土里约2米深的时候,他隐约看到一个黑色的物体。他用铲子挖了下去,发现原来是一个巨大的四足方鼎。整个方鼎都被挖了。出来的时候颜色是青色的。他去随州市博物馆参观了曾侯乙墓里的青铜器。他当时就想,难道我们祖先世代居住的叶家山也是一座古墓吗?就在他端着大鼎思考的时候,同村妇女金从智和另一名挖掘机操作员也从土里发现了一个青铜锅。将这些古物放在一起,让他觉得叶家山的土地下一定埋藏着文物。
回到家,把大鼎藏起来后,他拿出手机,询问随州博物馆的电话号码。他声称自己在田里挖出了一件青铜文物。目前尚不清楚这是什么,他希望尽快将其移交给国家,并请博物馆专业人士赶紧来看看。
当天下午1点左右,随州博物馆领导和专家从20多公里外的江寨村八组驱车来到老宋家。经专家初步鉴定,他发现的四足方鼎至少与雷古墩出土的文物相同,至少有2500年的历史。
叶家山大型曾国墓葬的成功发掘,离不开农民宋义深的贡献。老宋告诉记者,自己名气大了,但至今还没有得到任何奖励,甚至连无偿向国家捐赠文物的证书都没有。但老宋说,有奖有证书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能为国家做出贡献。